烈日骄阳,一路书香作家文摘7月好书榜
2022/12/19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pf.39.net/bdfyy/tslf/191217/7693919.html
《作家文摘》每月推出好书榜,致力于推荐优秀的社科图书,以非虚构纪实类作品为主。叮咚~请查收今年的第七份书单,我们甄选9本好书,与您共享。
知三联书店■《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
谭楷著天地出版社
■《“帕内”号疑云:揭秘南京大屠杀前夕的“珍珠港事件”》[美]汉密尔顿达尔比佩里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汉斯莫德罗回忆录》
[德]汉斯莫德罗著当代中国出版社
■《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
刘子建著重庆出版社
■《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
沈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林徽音先生年谱》
曹汛著文津出版社
■《中日短长书》
刘柠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爱因斯坦的错误:天才的人性弱点》
[美]汉斯C.欧翰年著新星出版社
■《马克龙:年轻创造传奇》
[法]菲利普贝松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在本文留言处留下您的精彩评论,根据点赞数和留言质量选出前3名的读者,将随机获得本期好书榜赠书(截止时间年8月7日12:00)。魏蔚
《作家文摘》副总编辑、编审、记者
本月推荐好书:《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马克龙:年轻创造传奇》《中日短长书》。1
《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
编辑推荐:
伊莎白·柯鲁克年生于中国成都,这位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期,参与了新中国建设的国际友人,以其波澜壮阔的百余年人生经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从创建到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展现了她与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的忠诚友谊。年9月29日,伊莎白·柯鲁克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最高荣誉勋章——“友谊勋章”。
书名:《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
作者:谭楷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年:年4月
有关白求恩与斯诺
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了斯诺的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此书轰动了西方世界,很快就连续再版了五次。
养伤的柯鲁克读到了《红星照耀中国》,越读越激动。在硝烟弥漫的西班牙,共和军和国际纵队节节败退,悲观的情绪在蔓延。此时,《红星照耀中国》给了柯鲁克极大的鼓舞。
多年之后,柯鲁克告诉中国记者:
你问我为什么加入共产党,信仰共产主义吗?这很简单,直接原因有两个——我所赖以生存的中等资产阶级家庭彻底崩溃了;我是犹太人,恨透了希特勒的法西斯政策,对资本主义制度持批评态度。
这中间,有两件事情对我的思想影响很大。一件是在西班牙国际纵队时,我有幸结识了白求恩医生,我们成了好朋友。我经常去拜望他,多次看到他把自己的血输给伤病员。可当时我对他并不理解,直到后来在中国读到了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一文,读到毛主席对白求恩的评价“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时,我才感到真正开始理解白求恩。白求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那种对待革命事业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
另一件事就是读了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就像金子对于淘金者一样,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来中国后,我一心想去斯诺书中所描绘的圣地看看,但由于反动派对延安封锁得太紧,我身在上海,又没有去延安的路费,最终没能去成。
2
《马克龙:年轻创造传奇》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菲利普·贝松系法国知名作家,也是马克龙密友,他贴身跟进并记录了马克龙的整个参选过程,再现了马克龙在政坛崭露头角、应对政敌并建立起影响力的关键事件与场景,其间还穿插有对马克龙成长经历与传奇婚姻的叙述。
书名:《马克龙:年轻创造传奇》作者:[法]菲利普·贝松著余中先译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年:年6月马克龙:我没有梦想过当总统
这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天气温和。我跟埃马纽埃尔·马约着见面了。他建议我们在灯笼馆见面,那是位于凡尔赛的早年的一处皇家猎人小屋,现在用作共和国的国宾馆。
我的主人目光锐利,满脸笑容,脚步缓慢,正在大厅中等我,那里安放了一架钢琴。我马上就问他是不是试着弹过那架琴(他以前弹过好几年钢琴,甚至还获得过亚眠公立音乐艺术学院的三等奖)。他不无遗憾地说:“我倒是很想那样呢,但一直没有时间。忙得四脚都快朝天了,连一分钟的闲暇都没有。”
我情不自禁地审视了他一下,想证实一下,在他身上,是不是有某种东西真的改变了。
皮卡第的孩子、红运当头的少年郎、戏台上的业余演员、一心想当小说家的国家行政学院学生、收入百万的商业银行家、影子顾问——他曾几何时的那些身份都无法预料到如此的命运……他肯定道:“我没有梦想过当总统,当然,我有一种爱领导别人的脾性,我想为我的国家做一些事,但是,政治只是从年才开始真正引起我的兴趣。而在年,我来到爱丽舍宫,苦苦奋斗,但我很快就意识到,这里头并没有太大的意思,没有什么深度。正因如此,我在年辞了职。而后,人们又重新召回我。作为部长,我没有好好思考这一问题:你是在一种纯粹的行动中。但是一旦我感觉自己被套住了,那也就被锻造了。而当我投入其中时,那可不是为了充当一个无名角色。我对自己说:要不就是他们,要不就是我。”
……
我决定在我们分手之际说出了如下这番最后的话。“说到底,埃马纽埃尔·马,没有成为一个作家,你不觉得遗憾吗?”他脱口而出:“生活还没有结束。”
他莞尔一笑。
3
《中日短长书》
编辑推荐:
这是知日派专栏作家刘柠的第一部书评集,有识见,有趣味。作者认为,观察日本,有历史、现实、文化三个维度,而健全的认知必建构于对日本的全方位了解之上。种种迹象表明,一种基于两国国民之间深度文化交流互动的关系正在形成。对此种现象的观察,促使作者近年来写下了这组为中国读者介绍日本历史文化的长短书评以作回应。
书名:《中日短长书》
作者:刘柠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年2月
资深政治记者赵浩生
少时读《参考消息》,赵浩生的名字简直如雷贯耳,他对中国人谈美国、谈日本,对外国人谈中国。署名前面的头衔,有时是“专栏作家”,有时是“特约记者”。
……
年5月8日,赵浩生携全家从香港罗湖回到了阔别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大陆。从两个细节,可看出当时有关方面对赵一行的重视及接待规格。一是赵回河南老家之前,“先到各地去旅行了一个多星期,后来才知道这是国际旅行社的特意安排,以便在这段时间里,将信阳到息县的一段公路修整好,使我们可以坐汽车直达息县”。二是赵一行在北京站下车后,住进当时最豪华的民族饭店。行装甫卸,就被告知“周总理今晚请你参加国宴,欢迎越南党政领导人黎笋、范文同”。赵之喜出望外可想而知,“自从南京一别,我已经有27年没有见到周总理了”。赵不愧是资深的政治记者,当场就发现了一条重磅新闻:
在周总理身后步入会场的一群人中,我发现了一张新面孔,使我大吃一惊的是一位新近复出的重要人物——邓小平。他那天穿着一身深棕色的中山装,精神饱满,步履稳健。他的出现,尚未引起我同桌新闻记者注意,经我一提醒,大家才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新闻。
娜拉
《作家文摘》副编审、记者
本月推荐好书:《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爱因斯坦的错误:天才的人性弱点》。
4
《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
编辑推荐:
作为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影响力举世瞩目。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政敌指控,在庆历新政、朋党之争与王安石变法中直言相谏;在史学、文学、经学等领域成就卓越,求才、爱才、识才、举才,使一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本书以散文化的语言,为读者提纲挈领地勾勒出欧阳修的仕宦与治学生涯。
书名:《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作者:刘子健著刘云军、李思、王金焕译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年:年5月
欧阳修主持的科考决定了诸多文坛巨匠的命运
嘉祐二年(年),欧阳修再度掌权,受命主持进士试。欧阳修并未要求改革科举政策,他在选择科举考试题目时,自然侧重阐释经学与经世论的题目。许多举子并不适应这样的题目,作为其享有的特权,他们要求考官解释题目。欧阳修正好抓住这一机会,用了一整天时间来回应他们的疑问、抒发自己的观点,也希望能扭转部分举子的观念。这次考试的结果引发了一场愤怒的抗议。一些按旧标准原本非常有希望考取功名的考生聚集在朝堂外进行抗议。欧阳修一露面便被拦住、包围起来,还受到公开咒骂。但最终,考试结果证明了欧阳修的正确。名列前茅的曾巩、著名的苏氏兄弟,还有其他许多中举之人毫无疑问都是天才。这些人一旦科举中第,阅读其作品的人越来越多且最终认可了他们的优秀。5
《爱因斯坦的错误:天才的人性弱点》编辑推荐:
通常的科学史都是写科学家们如何取得重要科学成就的历史。但实际上,科学的探索是曲折的。本书选择科学史中最著名的爱因斯坦为例,围绕其最重要的几项科学贡献,讲述他在研究中出现的“错误”。从“错误”的角度对爱因斯坦的科学工作做探讨,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位科学家。
书名:《爱因斯坦的错误:天才的人性弱点》作者:[美]汉斯·C.欧翰年著潘涛译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年:年5月特立独行学生的不良记录
年获得中学文凭后,(17岁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苏黎世联邦工学院注册为物理专业的学生。恰在此时,爱因斯坦公司破产,父亲无法支付阿尔伯特大学教育的费用。富有的叔叔和姑姑施以援手,支付了阿尔伯特在苏黎世求学的几年费用。姑姑可能不知道阿尔伯特不客气地称她为“恐怖姑姑”。凭借每月的零用钱,阿尔伯特可以在工学院附近的一所房子里食宿,还能负担得起和同学们一起去苏黎世最豪华的街道巴恩霍夫街的咖啡馆,在那里度过大多数下午时光。
爱因斯坦是一个相当特立独行的学生,逃课很多,毕业时差点儿没有完成最低限度的课业,而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对物理学更高级课题的独立研究上。爱因斯坦的成绩平平,他经常旷课,态度高傲无礼,这些都给教授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在大学时代,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国籍,申请了瑞士公民身份。他与班上唯一的女学生米列娃·玛里奇谈起了恋爱,她是来自塞尔维亚的一位聪明的年轻女子。
同爱因斯坦一样,米列娃早年就有了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雄心,她在联邦工学院注册,因为这是为数不多的几所允许女性进入物理学研究的大学之一。她因炙热的恋情而心烦意乱,考试不及格;之后的怀孕使她心神不定,她在第二次考试中失败了。这直接导致她的物理学生涯提前结束。
爱因斯坦把她送回了在塞尔维亚的父母家,在那里她生了一个女儿。阿尔伯特写信给米列娃,展示了他的父爱和兴趣:“我非常爱她,可是我还一点也不了解她!在你完全恢复健康之前,难道就不能给她照张相片吗?”但是,他从来没有去看这个心爱的女儿。
不久,热恋的米列娃回到了瑞士,把女儿抛在身后,这个婴孩从历史记录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也许她夭折了,也许她在塞尔维亚的某个角落长大。阿尔伯特的私生女,这个秘密被他的家人严格保守;提到那个女儿的大部分信件都被毁了。
郑红革
《作家文摘》资深编辑、记者
本月推荐好书《“帕内”号疑云:揭秘南京大屠杀前夕的“珍珠港事件”》《汉斯莫德罗回忆录》《林徽音先生年谱》。6
《“帕内”号疑云:揭秘南京大屠杀前夕的“珍珠港事件”》编辑推荐:
年12月12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之际,搭载侨民撤离的美国军舰“帕内”号(见图)被日军飞机击沉,造成三人死亡,多人受伤。该事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日、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影响了美国的东方政策,也埋下了珍珠港事件的导火索。在本书中,军事史学者汉密尔顿·达尔比·佩里以全方位调研的视角和方法、高超的多线叙事技巧,展示了“帕内”号事件的各个方面。
书名:《“帕内”号疑云:揭秘南京大屠杀前夕的“珍珠港事件”》作者:[美]汉密尔顿达尔比佩里著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年:年3月“完满解决”
东京最害怕的,不是爆发一场由美国的过激反应而引起的日美战争,而是“帕内”号事件会把英美两国推到一起,形成一个反日同盟。“帕内”号沉没后的这个星期三,东京的报纸表现出日本松了口气——显然,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针对美国总统罗斯福年12月13日简短的抗议备忘录和两天后他通过国务卿赫尔发布的正式照会,虽然日本官方还没有回应,但是外交上已经做出“坦诚道歉、坚决改正”的姿态,说明日本外交卓有成效——全力使这一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随后,一份日本官方声明在东京发布,称日本“准备满足美国政府的所有要求……正研究昨日美国政府的照会,并着手实施一切可能的改正措施”。
更严厉的举动在更高的层面展开。据报道,日本天皇训斥了海军大臣;日本政府更声称自7月中国的敌对行动开始,他们一直在诚心诚意地努力阻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一系列飞行员由于“马虎大意”而受到惩戒,有的已经被调离中国;为了平息争议,日本政府已将中国战区负责海军航空队的三并贞三少将解职并命其回国。“帕内”号沉没时三并贞三48岁,刚获少将军衔才12天。当时他是日本海军的大红人,不久前担任过“加贺”号舰长——四年后该舰参与了对珍珠港的袭击。由于不断地道歉和如此大张旗鼓地“撤职”,这个充满麻烦的大窟窿被缓慢而得体地补上了。
年4月22日,“帕内”号事件以日本政府同意向美国支付.36美元赔偿金为标志正式告一段落。这笔钱款被认为是“完满解决”了对三艘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油轮和“帕内”号的损失赔偿、对一位平民和两位军人的死亡赔偿以及对几艘船上一共74名受伤人员的各项补偿。这笔金额是微不足道的,比起一场战争,它可便宜得多。
日本人还提出了最后两项要求,舆论激烈批评他们还好意思在官方文件中提出这样的要求。日方的要求是,如果支付了赔偿款,第一,日本是否可以打捞、利用“帕内”号和另外几艘油轮;第二,如果美方要建造新炮舰来接替“帕内”号的话,这个合同能否交给日本船厂完成。国务卿赫尔对这两项要求火冒三丈,说“不可能”。
7
《汉斯莫德罗回忆录》
编辑推荐:
本书是原民主德国总理汉斯·莫德罗的回忆录。上篇收录了汉斯·莫德罗近年来在中国发表的演讲和接受的采访,尤其是在他多次访华并目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后,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感受与思考;下篇为汉斯·莫德罗在两德统一后于年写的第一本政治回忆录,讲述了他对两德统一过程的回顾与反思。
书名:《汉斯莫德罗回忆录》作者:[德]汉斯莫德罗著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年:年3月一场风波
我的年中国之行回国后引起了一场原则性的风波。我以往经常给《每周邮报》撰写一些出访见闻,此次也事先商量好要写一篇文章。因为我回国两天后就要去度暑假,所以只能在周末起草这篇文章,然后交给我的女秘书倍倍尔·奥托和我的助手维尔纳·考尔夫斯。维尔纳也把这篇文章拿给《萨克森日报》的主编约翰内斯·舒尔茨看了,二人商定先在这张专区报纸上刊登,然后再发表在跨地区的《每周邮报》上。《每周邮报》的编辑部同意这样做。文章于年7月15日刊登在那张统一社会党专区领导的机关报纸上,当时我已经开始休假。紧接着,位于科隆的《德国之声》和《法兰克福汇报》分别转载了我的访华见闻。《德国之声》的评论大意是:德累斯顿的党委负责人在批评统一社会党的经济政策之后,如今又利用中国的改革政策,在丝毫不提苏联“公开化”和“改革”字眼的情况下,表达了对务实的成本核算、真实的竞争机制和提倡私有经济转制的同情立场。
《法兰克福汇报》的措辞更加尖锐:莫德罗写的是中国,要的是东德改革。
紧接着,大楼里就给《每周邮报》发来指示:不许刊登汉斯·莫德罗的中国文章!如果西方不对我的文章发表内容摘要,中央根本就不会发现我的文章内有什么攻击性的内容。然而,眼下这篇文章获得了原本并不具有的重要性。
来自中国的反应却完全不同。秋天,《北京周报》的一位记者来找我,希望我就这篇见闻接受采访。谈话内容发表于那份德文的政治和时事杂志上,题目是《我们在许多观点上有共识》。西德媒体的反应和柏林加注的批评锻造的“烫手铁块”,这一次没有触动我。我顶住压力,谈到了专区存在的问题,例如住房建设问题。因为中国在这方面也存在着未能解决的问题。总之,我在中国已经被视为可靠的伙伴。在中国领导层,大多数统一社会党专区书记的姓名是熟知的,就像在我们国家大家熟知“Funavuti”戏剧(富纳富提)中的主角一样。我有何德何能,成为中国的座上宾?
8
《林徽音先生年谱》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翔实考证林徽音(年年初,为避免与上海一位男性多产无聊写家林微音名字相混,忍痛改名徽因)生平的著作,全面梳理了林徽音对中国建筑学所做的贡献,谱写了她坎坷而辉煌的一生。林徽音作为中国第一代留学回国的建筑学家,与其丈夫梁思成先生一起,在极其艰苦的生活和有限的科研条件下,为建立中国建筑体系、挖掘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卓绝努力。
书名:《林徽音先生年谱》作者:曹汛著出版社:文津出版社出版年:年7月林徽音为何放弃文学学建筑
这位当代才女,论中西文学当世女子无可比拟的林徽音,按说应该是走进文坛,以文学为终生事业,为什么却又突然决定放弃文学,去学建筑?一般认为是她在英国的时候,女房东(或又一说是房东的女儿)是一位建筑师,受了她的影响,她才坚定地、固执地放下文学,要学建筑。受了见到的一位建筑师的影响,可能确有其事,不过她自己不曾提起,充其量那也不过是一种近因,使她具体地知道了一些当时建筑师怎样工作,要有什么样的素质,以及怎样贡献自己的才智等等。若是寻找她做出这个重大决定的根本原因,还得看到,早在她出国之前,她对于建筑和文学都有了较深的理解。文学是人学,建筑也是人学,在她看来,文学的描绘在于人和人的情绪,而建筑是人类生活的空间,产生情绪的环境。
林徽音不但自己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一生的选择,还影响和推动了梁思成也和她一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梁思成喜爱美术、雕塑和音乐,谢林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两个人一拍即合,他们后来爱上中国建筑,爱上《营造法式》,他们结婚的大喜日子也选的是李明仲的一个纪念日,他们生了儿子取名从诫。《营造法式》在古代图书分类中称作史部政书类,即政事之书,能够真的以建筑师作为职业,为人类社会建造广厦,自然是倍感荣幸的事情。
裴岚
《作家文摘》副编审
本月推荐好书:《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9
《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视角新颖的中国古代政治史,揭示秦统一后帝制国家皇权系统的运营逻辑,通过40余位帝王小传,探寻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得失。
书名:《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作者:沈刚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年6月明代的武装海商集团
东南沿海民众历来有出海贸易的传统,明政权完全封锁合法的渠道,反而刺激了走私贸易迅速泛滥。为了对抗明政权的抓捕镇压,走私海商逐渐组成武装的集团,除了一些没有经济来源铤而走险的底层民众,部分富豪大户、沿海戍军也加入其中。日本作为走私贸易的生意对象,浪人、武士还大量加入武装海商集团。
当时世界正处于全球化大航海时代的初期,葡萄牙商船已远涉重洋而来,并在粤闽浙沿海进行贸易,漳州月港及宁波海外的双屿岛等地,成为了武装海商集团及葡萄牙等多国商人的交易基地。公元年,总督闽浙军务的朱纨实行严厉的海禁和连坐政策。针对葡萄牙人将双屿岛改造为畸形繁荣的化外飞地,他采取了武力剿灭和坚决捣毁的做法,用木石填塞港口的水道。随后葡萄牙商船行至漳州,朱纨率部迎击,共俘获了96人,将他们全部处死。朱纨刚直铁腕的作风,得罪了受益于走私贸易的闽浙大族,遭到弹劾后,被明世宗下令逮捕问罪,不得不自杀而死。
之后徽商王直在各海商集团中称雄一时,不仅拥有大量船只,还配备了大炮等新式武器。他在日本平户建立根据地,向明政权提出通商要求,遭到拒绝后,即大规模劫掠浙东沿海。公元年,被称为“倭人入寇”的王直集团大举进攻,连舰数百,“蔽海而来”。公元年,总督海防的张经督师大战倭寇,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不久张经遭严嵩亲信赵文华弹劾,被世宗下令处斩。
胡宗宪担任平倭统帅时间最久,他通过结交严嵩父子及赵文华,取得了世宗的信任和授权,一方面重用戚继光、俞大猷及谭纶等人积极作战,一方面又采取安抚策略进行劝降。公元年,王直受抚就擒后,胡宗宪迫于舆论及世宗压力,违背承诺将其处死。之后数年,戚继光、俞大猷等继续和王直余部进行死战,明政权付出了相当沉重的资源代价。
责编:娜拉审校:魏蔚终审:孔平年《作家文摘合订本》点击下图或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