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氏源出河南省息县
2022/9/19 来源:不详中华白氏源出息县。
《左传》《史记》等典籍记载,公元前年,楚国令尹子西把太子建之子胜从吴国召回,授予“大夫”爵位,并将其封在和吴国接壤的边境白邑,号为白公。历代历史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均考定此白公胜所封之“白邑”,在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境内。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华白氏得姓祖源地在息县。
年5月2日中华白氏宗亲祭祀太子建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学者杜预,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他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在对《左传》做注时,他明确指出:“白,楚邑也,汝阴褒信县(今息县包信镇)西南有白亭。”按,据《韩非子·内储说上》所载,亭本是设在边境盘查过往行人和观察敌情的堡垒。则白亭应为人们因纪念白公胜而对此类堡垒的一种称谓,或不单指某一亭。且后世典籍记载“白亭”时,其距离多不相同,亦可佐证。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淮水》:“淮水又东迳新息县(今息县城)南……又东迳白城南,楚白公胜之邑也。”
宋元丰三年(年)王存《元丰九域志·新定九域志·卷一·蔡州》:“白公城,楚太子建之子白公胜之邑。”
《河南通志·卷五十二·古迹下·汝宁府·光州·古城》:“白公城,在息县,旧有庙。”
《大明一统志·卷三十一·汝宁府·古迹》:“白公城,在息县,其城楚太子建,内有庙。”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古代地方志发展的最高峰。清朝皇帝不仅对修志的组织、进度高度重视,而且对志书的内容和质量往往亲自过问。由于一统志、省志、府(州)志、县志等各类志书要呈皇上审阅,所以这些志书的内容必须是可靠的,是有依据的,否则便是犯了欺君之罪,是要被砍头的。尤其是清代康雍乾时期,大兴文字狱,对于志书内容的要求更为严格。故此时编修出来的志书,更为可靠可信。这期间,所见白公胜所封之“白邑”,均是在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境内的记载。
顺治十六年(年)《息县志》:“白公城,在县西南七里,即白国,有楚太子建庙。《史记》封王孙胜白公即太建之子也,《汉书》注,包信县西南有白亭。”
清代康熙时期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方與汇编·职方典·汝宁府部》:“息县,白公城,在息县西南七里,内有楚太子建庙。”“罗山县,白胜寺,县城内东北,唐僧岩头建。世传楚白公胜别业,故名。万历元年与县治更置。”“罗山县,白公胜宅,即罗山县城内白胜寺。传为楚白公胜别业。”按,先秦时,罗山县城一带属古息国。
《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七十六·光州·息县·古迹》:“白公城,在息县西南七里,有楚太子建庙。……褒信县西南有白亭。……今有白亭里。”
嘉庆《息县志·卷一·古迹》:“白公城,即白国,有楚太子建庙,今存白亭里,事详纪述。”
《清史稿·志三十七·地理九·河南·汝宁府》:“息,西有淮水自罗山入,又东迳白公城,至城南。又东,新息故城。”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白公城,在河南息县西南七里。有楚太子建庙。《左传·哀公十六年》楚太子建遇馋也,自城父奔宋。其子曰胜,在吴。子西召之,使处吴境为白公。注,褒信县西南有白亭。”
《汉语大字典》:“白,春秋时楚国地名,故址在今河南息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