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7年以文化复兴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2022/9/28 来源:不详新华社郑州9月24日电题:扎根农村7年以文化复兴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记河南息县弯柳树村第一书记宋瑞
新华社记者刘金辉、甘泉
河南息县弯柳树村7年前是一个凋敝的省级贫困村,年10月,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女干部宋瑞被选派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至今,她从复兴德孝文化入手,激发群众脱贫动力,不仅实现脱贫,还将该村打造成“中华孝心示范村”和“美丽乡村”。
曾经凋敝的村庄扶贫款被收回
弯柳树村地处平原,多口人拥有多亩耕地,交通便利,本不应该成为贫困村。但初到该村时,宋瑞看到的是:垃圾遍地,坑塘发臭,婆媳不和,麻将成风。
70岁的村民赵久均说,以前村里年轻人少,本来就没什么朝气,留守的妇女们爱打麻将,婆媳不和,有十几户村民都把家中老人安置在破旧低矮的“趴趴屋”,缺少照料。还有一些人喝酒打架,村里的风气很不好。
现任弯柳树村村主任汪学华以前好喝酒打牌,10多颗门牙都是酒后打架或者摔倒磕掉的。
村民骆同军兄弟4人成家后都分开过,而80多岁的老母亲独自居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兄弟妯娌们轮流送些吃的用的,以为老母亲饿不着冻不着就是孝顺。
脱贫得有资金。宋瑞来到这里就开始争取扶贫资金支持,终于拿到40万元的科技扶贫资金,资金提供单位要求弯柳树村挑选户相对贫困家庭,每户元,让他们从事种植、养殖等扶贫项目。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村里没有人来领钱搞项目。宋瑞了解后得知,以前扶贫款到了都是分给大家,而现在这笔钱还得用来搞项目,还要签字,村民们不愿花这份力气,反而认为这笔钱到了村里迟早都会分给大家。可没想到的是,由于没人搞项目,这笔钱被出资单位转到了别的贫困村。
经过这件事,宋瑞意识到,贫困的根不在没资金,而在于没志气,扶贫必须先扶志。
从德孝文化切入扶贫先扶志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思索之后,宋瑞认为弘扬孝道能触动村民的内心,易接受,能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甚至改善家族内部关系,进而成为改善民风的重要平台。
年11月,宋瑞组织村委班子把村部收拾干净,摆上桌椅板凳,开始了她的第一堂课《学习弟子规,做幸福弯柳树村人》。
“这节课来了三四十人,已经出乎我的意料。我知道有些人听课是冲着毛巾、洗衣粉、脸盆等礼品来的,但只要来了,我就有信心将他们留住。”宋瑞说。
之后,宋瑞开启了《孝行天下,幸福人生系列讲座》,每周一节课。渐渐地自愿来听课的人多了起来。此外,宋瑞还特别注重德孝文化氛围的营造,村里还制作了知名德孝楷模事迹展板,悬挂德孝名言警句,每天清晨和茶余饭后利用广播播放德孝歌曲和故事。每年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村民”。
与此同时,宋瑞发起组织义工团,带头拿起扫帚扫大街,打扫村里的卫生。70岁的老支书也带头跳进臭水塘里清理淤泥,县里也派来了志愿者帮忙。
“人家来村里做客都帮助我们打扫卫生,我们自己村里的人怎能还有脸袖手旁观呢?”李桂兰老人率先下手清理垃圾。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义工团,弯柳树村逐渐干净整洁起来。
弯柳树村民的思想在悄悄发生变化,汪学华听了几次课后,不再喝酒闹事了。他加入义工团,并且表现积极,被推荐为第三届义工团团长,之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底被选为该村村主任。
骆同军的妻子杜继英听了几次课后,主动提出把婆婆接回家中照料。村里的“趴趴屋”现在已经消失。
近几年,弯柳树村被授予“中华孝心示范村”“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河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新村”“美丽乡村”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村民们的心气也高了,纷纷要求进步,仅年至年间就有11位村民递交入党申请书。
民风改善引来“金凤凰”
如今的弯柳树村,不仅街道整洁有序,村里人也热情好客。小媳妇儿见面会拱手点头致意,小学生见到老人会鞠躬、见到客人会敬礼问好。德孝文化和良好民风成了该村发展的一张名片,引来了不少投资和产业。
做食品生意的辽宁人赵荣达投资多万元在村里建了一个无添加酱品的加工厂。在建厂过程中,没发生一起偷盗事件,雇了20多名工人都知书达理,让赵荣达非常满意。
“投资之前来这里考察就发现村里人很懂礼貌,德孝文化浓厚,再加上宋瑞书记的人品,我觉得在这儿建厂放心。”赵荣达说。
此外,稻虾养殖基地、有机蔬菜基地、生态种植园等项目纷纷落地,带动着村民致富。一些村民在自家搞起了农家乐,实现脱贫致富。年底,弯柳树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弯柳树村还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村里人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弘扬德孝文化的歌曲、舞蹈、小品,到很多地方演出,大受欢迎。
现在,村里的路也都修成了水泥路,还施行积分制的垃圾分类,建成垃圾分拣中心,建起大型的文化大讲堂,开展传统文化和乡村体验研学旅项目,不断吸引外面的人前来旅游参观。
责任编辑:林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