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大河后有追兵,刘伯承多问两句拯救全军

2023/1/15 来源:不详

北京青春痘医院那里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323162.html

蒋介石急忙命令顾祝同,从开封移至郑州坐镇指挥。

除督促北面的国民党军尽快追赶解放军外,还命令乘火车到了平汉线南段的吴绍周的八十五师,立即在确山下车,返回汝河南岸堵击。

吴绍周

此时形势对刘邓大军来说极其紧急:从平汉路赶来的整编八十五师和十五师第六十四旅已到汝河南岸,我军南进道路已被截断。

后面尾追之敌三个整编师接踵而至,其先头已经与我后卫四十六团接火,敌距汝河只有30公里了

敌人飞机也来了,开始俯冲轰炸,浮桥又被炸坍了一段。

肖永银命令工兵连长:“再给我架!”

工兵连长很为难:“老乡的门板都用上了,没有木料了!”

肖永银瞪了他一眼:“那么多房子是干什么的?”

工兵连长立即带着战士跑到附近的村庄,老百姓早在大军到来之前跑光了,战士们在给每户人家留下5块大洋后开始动手拆屋。

眨眼之间,工兵连就把一个村庄的房子拆掉了,木头和木板被运到河边,继续抢架浮桥。

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刘司令员、邓政委和李达参谋长来到十八旅汝河前线指挥所。

六纵政委杜义德、副司令员韦杰、十六旅旅长尤太忠、十八旅旅长肖永银也先后到了前线指挥所。

以后的情况在许多有关大别山的作品中已经讲述得非常详细,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大家还未坐下,刘伯承就严肃地问:“你们了解情况吗?”

十八旅旅长肖永银向刘邓首长报告说:

“12点钟以后,敌整编第八十五师吴绍周部挡住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现在敌人正集中火力袭击北岸,封锁浮桥。我旅其他各团已集结在河北岸待命。其他方面的情况还不了解。”

这时,邓小平政委对李达参谋长说:“打开地图,向他们介绍一下情况。”

李达在油灯下打开了地图,他指着地图说:

“敌人发现了我们的战略意图,开始派部队向我追击,企图拦住我军主力,在汝河进行决战,以打乱我进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现在敌整编第八十五师和十五师一个旅,约3万人,已赶到汝河南岸,后面追击我们的罗广文兵团整编第五十八、四十八、七师等3个师,已离我们只有50里路了。”

刘伯承微微抬起头,用他分外沉着、安详的目光巡视着每一张焦急的面孔,开口说道:

“同志们!情况确实是严重的,我们已经听到追击我们的敌人的炮声了!”

“如果让后边的敌人赶上来,把我们夹在中间,不但影响整个战略跃进,而且还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说到这里,他忽地提高了嗓子,坚毅有力、斩钉截铁地说:

“狭路相逢勇者胜!”

他用拳头撞击着桌子,用更高的声调重复着:“狭路相逢勇者胜啊!同志们,明白吗?”

“从现在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要从敌人阵地上打开一条血路冲过去!野司要从你们这里渡河!”

邓小平强调说:“情况就是这样,千钧一发啊!现在没有别的出路,只有坚决打过去!”

突然,河南岸又响起激烈的枪炮声,几发炮弹落在了杨湾村,屋里静了下来,气氛更加紧张。

杜义德和韦杰果断地布置:“十八旅先插到敌人中间,强行打开通道,十六旅掩护全军渡河!”

李达接着说:“刘邓首长随十八旅行动!

肖永银一愣:十八旅要从敌人中间杀出一条血路,首长跟着十八旅太危险了!

他鼓足勇气说:“请首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但首长跟着我们……”

邓小平严厉地盯了他一眼:“不要管我们,你们打好仗就行了!”

肖永银接着说:“打好仗没问题……”

邓小平打断了他的话:“那你还不快去打仗!在这里啰嗦什么!”

肖永银立即召集各团干部传达刘邓首长的命令和纵队的作战任务。

大家一听刘邓首长到了六纵,到了十八旅,并且就在河边,顿时群情激昂,纷纷提出保证:

“坚决执行命令,打开前进的道路!”

命令传达到营、连,不到一小时,整个汝河岸边就沸腾起来了。

许多营、连当场提出要求,要担负尖刀任务,当开路先锋。这时,到处在传诵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壮语。

全军上下激起无比的豪情,那时,真把战士们的斗志激起来了。

接着,十八旅在战术手段上,采取了坚决措施,规定:

“各团排成4路纵队,一律枪上刺刀,手榴弹揭开盖,遇到敌人坚决消灭掉,所过之处不许留下一个敌人,打开一条进军大道!”

当旅政委李震得知刘邓首长跟着五十三团走时,找到团长蔡启荣:

“你们团一营担任保卫刘邓首长的任务,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付出多大代价,都要绝对保证刘邓首长的安全。”

蔡启荣

五十三团一营有多人,全部日械装备,在全团是战斗力最强的。

蔡启荣立即进行分工,自己到前边指挥战斗,政委李震宇带领一营,负责保卫首长。

他对李震宇说:“万一我牺牲了,你负责指挥全团。”

李震宇说得也很干脆:“好!我保证首长安全”说完就立即带着一营出发了。

部队很快就行动起来了:

五十二团、五十三团为第一梯队,并肩由北向南打;五十四团为第二梯队,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杜义德也进行了相应部署,命令副司令韦杰负责全军过河,维护秩序,并且派人通知后卫四十六团:

打到最后,过不了汝河,就地分散打游击,或者想办法转回鲁西南。

六纵九个团中,四十六团是唯一的红军团,前身是八路军团,也是战斗力最强的团之一。

杜义德下了这样的命令,打算最坏时不惜牺牲红军团,可见当时情势确实非常紧急。

杜义德随即赶到前卫团指挥作战。十八旅经过一场激烈的拉锯战,占领了八个村子,从敌人的阵地上砸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

我军勇猛顽强的战斗气概使敌人失魂落魄,尽管敌冲锋号吹了几遍,而它的士兵却始终趴在地上不敢向前半步。

我军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终于在毫无遮蔽的平原杀出了一条血路,成功渡过汝河。

渡淮河也是在和敌人抢时间,其紧急程度丝毫不亚于血战汝河。

蒋介石此时已经明白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日夜督促国民党军加紧追击,距离刘邓大军越来越近。

刘邓大军是怎样摆脱敌人,南渡淮河的?

当年六纵的敌工部长卢耀武,后来成为了一名闻名全军的作家,他在《挥军渡淮》一文中记载了许许多多在大别山群众中流传的神话:

有的说是五黄六月,下着棉花疙瘩那样大的雪,解放军踏着冰封的河面越过黄河和别的大河来的;

有的说是每人背了一个大葫芦飘浮过这些河流来的;

卢耀武

又有的说,是起了一阵大黄风,把刘伯承将军的六十万人马满山遍野地一刮就刮到大别山来的。

国民党方面也百思不解。蒋介石在8月29日日记中记道:

追击刘伯承各路国军均为淮水所阻。据云:刘军渡淮河系徒涉。刘部进入大别山,从此中原无宁日矣……”

刘邓大军中传颂的,却是刘伯承亲自用竹竿测量渡淮河的故事。

8月25日,十八旅五十四团袭占息县县城,守敌大部被歼。26日,我中路大军全部赶到了淮河北岸。

淮河发源于河南南部的桐柏山,流经豫、皖、苏三省,在中原是条大河。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这条河的高水位期,连续几天下了急雨,宽宽的河面上泛着浊浪,水流湍急。

听说要过大军了,附近的老百姓都被吓跑了,一只船也找不到。

敌整四十八师、第7军、整五十八师,整十师等十二个旅紧紧地跟在后面追上来了。

其中曾在汝南埠南边堵击刘邓大军的敌八十五师离淮河仅30公里,正在猛烈地向后卫十六旅四十六团进攻。

而野司、直属队、南下干部再加上六纵,约有相当于7个旅的人马要从这里渡河,必须要在今明两天全部渡完。

先刘邓一步赶来指挥渡河的李达参谋长要求十八旅必须在午夜12点钟以前渡完。

十八旅政委李震焦急地站在岸边,部队拥挤在渡口,要靠10多只小船和临时收集的竹排,赶在12点以前把全旅人马全部渡过淮河,完全是不可能的。

李震只好硬着头皮找到李达,汇报了情况,请求延长一下时限。

李达紧闭着嘴巴沉思了一会儿,说:“那么你们旅一定要在两点前渡完。情况我已经给你讲了,必须赶快渡河,越快越好,现在是火烧眉毛了!”

李震又赶回了河边,努力地整顿了混乱的秩序,算算时间,勉强可以按时渡完。

他刚要松口气,忽然淮河上起了大风,船本来就小,大风一来,就开始在河中打旋,速度越来越慢,每渡一趟时间要延长四五倍。

看这样子,午夜两点以前让全旅渡过淮河是很难的。李震看着阴濛濛的天空,气得直想骂娘。

他犹豫了一阵,只得又跑回去告诉了李达,李达无可奈何地把时间又推到了拂晓以前。

在8月26日午夜两点,原计划十八旅已全部渡过淮河,实际上连一半都没渡完。

这时,刘邓首长赶到了淮河岸边。刘邓李在岸边一间小屋举行紧急会议。

李达把渡河进展情况汇报完后,刘伯承一直在沉思。小屋里站满了人,闷湿的空气几乎让人窒息。

四十六团正在彭店与敌八十五师激战,四十九团又赶回去了。

两个团都是六纵的主力团,虽然都很能打,但是时间也耽搁不起。敌人再赶上来几个旅,后果不堪设想。

刘伯承忽然抬起头,看着李震问:“河水真的不能徒涉吗?”

“河水很深,不能徒涉。”李震的口气非常肯定,“五十三团派人侦察过了,五十四团也派了人,旅里也侦察过了,都说不能徒涉。”

刘伯承又问:“到处都一样深吗?到处都不能徒涉吗?”

李震说:“河边的老百姓都是这样说的,淮河忽涨忽落,从来没有人敢在这时候徒涉渡河。”

刘伯承提高了声音:“你们实地侦察或试过没有?”

李震依旧很肯定:“前卫团和我们自己都侦察过,试过了。”

刘伯承仍旧紧追不舍:“你们是不是亲自侦察过?亲自找向导査了没有?找过几个老乡?他们怎么说的?能架桥吗?”

李震一一回答了他所有的提问,看来,淮河不但不能徒涉,就是架桥也很困难。

刘伯承走出屋外,默默望了望汹涌的淮河浊浪,又走回了屋里。

会议继续进行,但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靠这10多只小船,要想在短时间内把几万大军渡过淮河,除非有奇迹出现。

面对烟雨茫茫的淮河,耳听远处隐隐的炮声,野司不得不从最坏的情况出发。

邓小平决心担起这副重担:“伯承同志先过去指挥部队作战,际春同志一同过去掌握。李达同志指挥部队过河,我指挥部队阻击尾追的敌人。”

谁都知道,留在后面,是很危险的,万一来不及过河,只能就地打游击,甚至陷入重围之中。

但最高统帅就是最高统帅,他们只会当机立断,绝对不会在那里婆婆妈妈地你推我让地消耗时间。

刘伯承立即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说:“邓政委说的,就是决定。立即行动!”

天已经渐渐地亮了,五十三团团长蔡启荣还站在河边,焦急地等待着渡河,忽然听到身后有人问:“河水有多深,能徒涉吗?”

蔡启荣一听是刘伯承的声音,忙敬了个礼报告说:“我们团侦察排两个班已泅水过河侦察情况,水很深,不能徒涉。”

一营营长周新体拿了一根小木棍插在水边,看了一会儿,发现河水还在不停上涨:蔡启荣又把水涨的情况报告了刘伯承。

这时,野司、中原局、野直和南下干部团和一些伤、病员也先后到达岸边,岸边拥挤着大批部队。

前有淮河阻拦,后有追兵,淮河又成了一个险关。

刘伯承看着蔡启荣,他显然还不甘心:“到处都不能徒涉吗?上上下下都试探没有?找老乡问过没有?”

蔡启荣说:“渡口试探了,其他地方还没有试探。”

刘伯承皱了一下眉头:“快去!把上上下下都亲自实地试探一下,一定要在洪峰来到之前抢渡过去!”

蔡启荣、李震宇等人忙带着几个侦察员跑步分头到上游去试探。

李震正在渡口满头大汗地指挥着渡河,刘伯承走来了,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

李震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心里还在想,不知是谁给他找来这根看着很别扭的竹竿,当手杖用也要不了这么长嘛。

刘伯承上了船。当年六纵的许多指战员都看到了,船一离岸,刘伯承就在船边晃动着,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有不少人在议论:“司令员在干啥?”“是啥东西掉河里了吧!”

河中忽然传来了刘伯承的声音:“李震同志,能架桥呀!我试过好多地方,河水都不大深呀!”

又大声地喊:“告诉李参谋长,叫他坚决架桥!”

站在岸边的指战员们恍然大悟,刘伯承原来是在船边用竹竿试探河水深浅!

但刘伯承还不放心,李震刚要上船时,接到了刘伯承派人送来的一张纸条:“河水不深,流速甚缓,速告李参谋长架桥。”

部队迅速组织徒涉,在浅水区放上浮标,很有秩序地排成四路五路六路,浩浩荡荡地过来了。

不到一天时间,十几万人就全部渡过了淮河。

四十九团担任阻击任务,是最后渡过淮河的。他们一到河边,乘船的乘船,坐竹排的坐竹排。甚至连马都用上了,不会游泳的就拽着马尾巴。

四十九团渡过了淮河后,吴绍周带领的八十五师后脚就赶到了,他命令部队也立即徒涉。

不料蒋军人马一下水就被卷走了。吴绍周忙让部队停止过河,望着淮河,不禁仰天长叹:

“共产党啊共产党,真有命,刚刚过去,水就涨了!”

共产党人是讲唯物主义的,但偏偏就是那么神奇:

刘邓大军刚过完河,上游的洪峰就不早不晚地赶来了,一下子把国民党军的追兵隔在了淮河北岸。

陆续到达淮河岸边的国民党军12个旅,齐刷刷地停在了岸边,造桥、修船,足足忙活了半个月才过了淮河。

当地的老百姓至今还说:刘邓大军为民除害,要过淮河水浅三尺;国民党军祸国殃民,过淮河水深两丈。

远在庐山牯岭的蒋介石得知解放军已进入大别山,气得暴跳如雷,狠狠地斥责国民党军将领。

9月初,蒋介石调集十个整编师,四面扫荡大别山,乘我军立足未稳予以消灭。刘邓大军开始了坚持大别山斗争的艰苦岁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