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蓬莱一支张姓人的故事,其祖先为元代大

2023/2/11 来源:不详

这篇故事的题目与“蓬莱张姓”有关,但故事的开头却要从一个栖霞村庄说起。

沿着烟台通往栖霞的省道行驶,过了臧家庄镇驻地之后,向西不远,在一处缓坡附近,就会经过一个叫做“仙人埠”的村庄,这个村里,住了很多张姓人。

前段时间探访仙人埠村的时候,笔者有幸见到了该村一位对家族历史颇有研究的大叔,在讨论村庄渊源的时候,这位大叔说了一句颇让人费解的话:“在过去,我们村虽然是栖霞地界,但村里的居民,却不是栖霞人。”

这其中有何缘由?大叔从元代讲起,迄至清末,将该支张姓的历史娓娓道来,下面的故事细节,就是根据他的讲述而来。

(仙人埠村)

1、大将

在元末明初的史料当中,张良弼(张思道)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人名。如《明史太祖本纪》中记载:“(元至正二十七年)庚申,(明太祖)召诸将议北征。太祖曰:‘山东则王宣反侧,河南则扩廓跋扈,关陇则李思齐、张思道枭张猜忌,元祚将亡,中原涂炭。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决胜?’”

上述文字当中,张良弼与王宣、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并列,为当时元朝在北方的大将之一。其中,王宣占据山东沂州一带,扩廓帖木儿以山西、河南为根基,而李思齐和张良弼则为元朝在关陕地区的支柱。

在明朝北伐过程中,这些忠于元朝的军事势力,渐次消亡,其个人结局也不尽相同,王宣降明后又叛,被杀;扩廓帖木儿逃走,死于漠北;李思齐降明,后被派去劝降扩廓帖木儿,断去一臂,伤重而亡;而张良弼在明军攻克庆阳之后逃走,其结局在《明史》中并未提及。

2、隐居

《明史》虽然没有记载张良弼的下落,但清代乾隆版的《沛县志》中却有提及。

该志称:“时元亡,扩廓兵败,奔大同。明祖以书谕李思齐,思齐穷蹙,举城降。思道知事不济,耻为明用,乃脱身走回沛。时明求之急,遂隐滕之王开村。诛茆为屋,时与农夫老圃课晴问雨,人无知其为方面大帅者。”

大致意思就是,元朝灭亡、关陕丢失之后,李思齐投降明朝,而张良弼不愿在明朝为官,于是隐姓埋名,辗转定居在山东滕县的王开村,周围的人都不知道他的经历。

如今,山东滕州境内,确有王开村这个地方,这个村也确实是张姓聚居,这里的张姓,也的确奉张良弼为祖先,其墓园仍在。

当地民间相传,张良弼起初在此隐姓埋名,后来明朝不再追究,他才恢复原名。他在当地娶妻生五子,形成了最初的王开村,而王开这个名字,据说也是取自“王者开恩”之意,

(蓬莱张氏老谱的图片)

3、登州

除了王开村的五个儿子之外,张良弼其实还有两个儿子。

根据族谱记载,张良弼兵败之后,为不连累家人,只身远走他乡,当时他膝下有两子,其老父亦尚在。张良弼远走之后,其老父亲就带领他两个孙子,从陕西迁往胶东定居。

(登州上水门遗址)

为了如此千里跋涉?后世相传,张家此前对一名婢女有恩,此婢女嫁至登州,当此危难之际,张良弼的父亲,就决定前往投靠这位婢女。因此,张家祖孙三人,来到了登州府蓬莱县的西庄村。

在蓬莱立足之后,经过数代传承,张家从落魄状态逐渐走向复兴。张家为武将世家,定居蓬莱后,亦颇有武官出仕;进入明代中后期,张家由武转文,成为当时的蓬莱科举名家,在老蓬莱县志的科举名录中,屡有这支张姓人的记载。

成名之后,蓬莱这支张姓人亦没有忘本,虽然不知道张良弼后来之具体下落,但始终记得先祖之名讳与事迹。或许正因为于此,张良弼本人其实与蓬莱没有瓜葛,但其事迹依然被写进了《蓬莱县志人物志》的功业篇章当中。

4、兵变

如果不是因为一场变故,这支张姓人或许如今还聚居在蓬莱城里;但随着明朝崇祯年间登州一场战乱,这个家族的不少子孙从城里迁出,散居多个村庄,栖霞市臧家庄镇的仙人埠村,就是其中之一。

这场战乱,就是对明末军事形势影响颇大的“孔有德之乱”,因主战场在登州和莱州一带,史料亦有“登莱之乱”的称呼。

明崇祯四年,孔有德在增援辽东途中于河北吴桥兵变,杀回登州,在内应的帮助下,攻克府城。在这场战乱当中,登州城内诸多世家大族都深受波及,如金氏、蒋氏、张氏等。

为躲避战乱,聚居在城里的张姓子孙,开始散居乡下。当时蓬莱张姓为望族,在登州府内购置的田产也颇多,不仅遍及蓬莱县境内(如小门家、潮水等部分村庄),蓬莱相邻之黄县、栖霞亦有之。栖霞的仙人埠村,当初就是蓬莱张姓的田产。

(仙人埠村)

张姓迁到仙人埠之后,又分出一支移居黄县(今石良镇境内),黄县这支张姓,还经常回仙人埠村祭祖。

虽然居住地变成了栖霞和黄县,但按照古代的籍贯观念,这些张姓人在很长一段时间仍被视作“蓬莱籍”,比如黄县张姓出了一位进士,名为张一恒,其科考年份和为官事迹在老蓬莱县志中就有记载。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清代莱阳的初姓家族当中,莱阳初姓有位名人叫初彭龄,曾官居尚书,在他祖父那一代就已经迁居即墨,但在籍贯上仍被视作“莱阳人”。

5、认宗

在历史上,蓬莱张姓虽然尊奉张良弼为祖先,但长期并不知道其下落,从明至清,历经数百年之后,才找到了张良弼在滕县的墓园,实现了认宗”的心愿。

这其中的经历,也堪称巧上加巧。在清代中期,有位黄县分支的蓬莱张姓人,考中功名,恰好到滕县任职;任职期间,恰好又遇到一位王开村的张姓人,攀谈时各提及先祖名讳,均为“张良弼”。据说黄县这位张姓族人,在墓碑和王开谱书中,见到张良弼当年失散的两子之姓名,与迁往蓬莱的那两子,名字正好对应,以此断定为同宗。自此,滕州和登州两地的张良弼后人取得联系,至今不断。

关于张良弼之前的家世,据张姓后人研究,张良弼籍贯为河南息县,更早之前的祖先则是从山东枣林庄(兖州一带)迁来。不过,史料当中亦有存疑之处,如族谱记载张良弼为河南息县人,而此前提到的《沛县志》则称张良弼为沛县人,具体为何,还待热心者继续考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