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美食系列之濮公山土鸡变蛋,发明于明

2024/8/26 来源:不详

当濮公山的第一缕朝霞洒下时,淮河岸边的人们已开启了一天辛苦的劳动。明朝末期,为躲避李自成大军的战乱,尹小山和徐秀兰成家后,便不再去淮河里打渔,而是到县衙安排的濮公山脚下的小石灰厂服杂役,抽空打几网鱼,生活十分清苦。好在夫妇两人都很勤劳,每天辛苦劳作后回到家里,看到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女,感到什么苦累都值了。“小山,你在官衙的石灰厂里做工,千万要注意身体啊!”徐秀兰看着瘦小的丈夫,眼中满是心疼。尹小山挺了挺腰,长时间的烧制石灰窑,让他的腰一下子竟然直不起来。“对了,明天我从厂子里带点石灰回来,咱家的墙黑黢黢的,大白天的在家都要点油灯。”濮公山的息石灰息县的石灰,是用濮公山上的石头烧制而成,具有色泽洁白、粘结力强的特色,是光州的一大名产,在周边府县十分出名。俗话说靠山吃山。濮公山下的村民们除了到淮河打渔、种植水稻,年轻力壮的都被官府赶到石灰厂做工,好在还能贴补家用。第二天夜里,尹小山偷偷地把石灰带回家,放在了厨房角落里,就匆匆忙忙赶回了厂子。时间不觉过了月余,这天,下工的尹小山正帮着妻子烧火做饭,忽然摸到一个圆圆的东西,拿到眼前一看,像鸡蛋,但是上面裹着一层厚厚的稻壳。他小心翼翼地抹掉一块稻壳层,只见里面又露出了一层白白的东西,拿到鼻子边,凑近闻了闻,一股刺鼻的石灰味,冲的他打了个喷嚏。这下他好奇起来,拿到院子里用水冲干净,原来真的是一个鸡蛋!变蛋徐秀兰跟着到了院子里,这时,大妞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看到咱家的鸡在灶门口下蛋了。”尹小山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小心地把鸡蛋敲开了,剥开蛋壳一看,一个琥珀色的鸡蛋出现在眼前,原本清亮透明的蛋清现在是淡褐色的,在阳光下流光溢彩,蛋清的表面还有着如松叶一样的“花”,好看极了。夫妻俩痴迷地看着如画般的鸡蛋,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徐秀兰激动地说:“太好看了!不知道这鸡蛋,还能不能吃?”尹小山愣了一下。徐秀兰轻轻地掰下一小块说:“我尝尝看。”毅然放到嘴里。尹小山一下没拦住,他知道妻子不舍得浪费这个鸡蛋,也怕出什么意外,就做好去找郎中的准备。徐秀兰用舌尖滚动着小小的蛋片,一股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口中,用牙齿轻轻咬下,弹弹的,口中更加香甜了,她不觉地咽下喉咙,叫道:“好吃!”等了好一会儿,徐秀兰不仅没事,而且她看着手中鸡蛋垂涎欲滴的神情,看样子居然还想吃。这下,尹小山放心了,原来墙角里成块的石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化开了,因为乡下的房屋大都是泥地,又逢连阴雨天,而灶台旁散放的柴和稻壳让鸡当成了下蛋的地方,于是,夫妇两人又找到了几个这样的鸡蛋,赶忙分给孩子吃了。“没想到,鸡蛋变成了这么好吃的东西,真是咱们家的福气啊!”尹小山笑着对妻子说:“咱就叫它“变蛋”吧。”变蛋后来,聪明的尹小山想到了好办法——他用自己家积攒下来的鸡蛋照着样子,先裹上一层石灰,再滚上一层稻壳,放置在一个大瓮里存放,经过几次反复试验,尹小山掌握了制作美味“变蛋”的诀窍,并把这些诀窍,教给了乡邻,这下好了,濮公山脚下的百姓们都能吃上这个美味了。慢慢的,尹小山会制作“变蛋”的事被县太爷知道了。次年春季,息县籍的云贵总督兼贵州巡抚李若星大人以老乞休,寄寓贵州之黔阳。李若星的次子李延绪,时任南京太常寺典簿,得知父亲乞休,便修书知县倪文纯,欲从家乡带些土特产,以解父亲思乡之情。倪知县得知后,专门命尹小山制作了一筐“变蛋”,让李延绪带上,敬献给李若星大人。因为家乡淮河岸边的土鸡蛋不好贩运,而制作成变蛋后,不但保存时间长,而且长途贩运丝毫不成问题。没想到的是,李若星吃过家乡的土鸡蛋变蛋后赞不绝口。并让家人专门向知县表示感谢,还给了尹小山五两纹银。据说,后来李若星死后葬于息县城东,尹小山还专门到墓前祭奠。李若星乞变蛋从此,息县的变蛋传到淮河两岸。说也奇怪,许是濮公山的石灰和土鸡蛋的缘故,外地人学会之后,试着用自己家乡的石灰做变蛋,但是总也没有息县变蛋的清香中透着甘甜,蛋面上“印”着松花的奇异。印着松花的变蛋至今,息县濮公山土鸡变蛋成了传奇,在饮食界中流传下来,并被息县人发扬光大,成为豫东南一道出了名的美食小吃。作者:董玲玲,工作于息县水利局,原文标题《息县美食系列--濮公山土鸡变蛋》有改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