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知阜南阜南这个乡镇曾经有个大银楼阜南
2023/3/10 来源:不详周永和银楼
周永和银楼是清末民初时期,由江西人周祺繁(号老保)在方集开设的一家金银首饰制作店铺。其工艺产品精美、花色新颖、品种繁多、质量较高、成分可靠、信誉较好、资金雄厚。
周老保不但有兴办企业的才能,而且有高超的手工艺技术,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精通金银成色分析,创造性地把金银成分划为十大类,取名为“溜(即金银中混进铜的比例)”,“溜”是江湖行业暗语,即“黑话”,不许外传,内部人讲话外部人听不懂,所以十大类又叫十大“溜”。十大“溜”即一丢、二迷、三仓、四丝、五对、六劳、七造、八刀、九弯、十车。如含有三成银七成铜的银子,叫“仓溜”银子,含银铜各五成的银子,叫“对溜”银子,含有八成银二成铜的银子,叫“刀溜”银子,不含铜的银子,称“车溜”银子。经过提炼,没有杂质的白银,称为“纹银”,人们常见的四十八两重的“元宝”,大部分都是纹银。
周老保本是江西省金银首饰行业中一位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走南串北、流浪江湖、投顾主、卖劳力、谋饭吃、求生存的帮工汉子,他是怎么千里迢迢来方集兴业发家呢?晚清时期,周老保与同行周麒麟投奔到方集张老佳银匠铺里帮工。巧合得很,张老佳正在给七品县令周老文做一桌银酒具(八只酒杯、一个酒壶),交货期限已到,第二天就要来取,产品大工已告成,只剩最后一道霉(就是把做成的银器先放在护火上烧红,再放入巩水中煮,使其洁白发亮)的工序。这时,周老保灵机一动,想趁机显示手段,扬扬名声,就暗中指使同伙在炉火上把酒杯烧毁了两只。店主人张老佳一听,大惊失色,万分着急。这时,周老保说:“老主人请放心,化银子我来做,保证不误他明天取货,包他满意。”说着就动起手来,当夜做了两只平花酒杯,粗看与前六只相同,细看点花纹、工艺图案就大不相同了。第二天周老文带人来取酒具,只看中周老保做的两只,其余六只嫌不好不要,要求再做六只与这两只同样的一齐付款。当时还问做这酒杯的师傅姓名、家乡,并开玩笑说:“周师傅,咱们还是一家呢,你的手艺很高哇!”周老保当天加夜班又赶做了六只酒杯,第二天,张老佳将其送去。县令周老文看八只酒杯八种图案,点錾的花鸟、人物、山水、景色,晶莹闪烁,秀气横溢,只只精巧玲珑,焯焯有神,于是赞偿不已,付给了张老佳加倍价钱。当时年关将至,周老保就借此登门即拜周氏家堂,叙了宗亲,与周老文的晚辈周谓清结为同宗兄弟。在周老文这棵大树的支撑和影响下,周老保又积极努力,周永和银楼便在方集诞生了。
周老保很重视人才,他常说:“人才可兴业,人才是生财聚宝的源泉。”初开业时,由于他是外乡人,群众不了解他,不相信他的产品,不买他的货,加之社会上同行业多,竞争激烈,本人的技术虽高,独龙能搅几江水?要想使自己的银楼兴旺发达,必须聘请人才,增添竞争力量。于是他不断到同行业中去拜访和学习,探听某师傅的工艺特长,工资高低,进行接触联系,直至出高价将其聘请(实际是挖同行业的墙角)。
镇江老凤样金店,有一高级技师沈照祥(南京人),不但会做精美的金银首饰,还会用钢坯携刻各种金银首饰模具。息县麻荔金银店有个高级技师(江西人)余长法,擅长用钢坯携刻人物、鸟兽模具。湖北省新州市的沈克傅、河南省潢川的刘树生,对金银首饰的锤、焊、点、錾、镀金、法兰、点翠、镶嵌(珍珠、宝石、翡翠、玛瑙),样样精通,外号称为全能技师。河南省开封府的高成贵、长葛县的翟应举和谢镒轩,安徽省颍上县的陈客赞、临泉县的李文轩和唐再春等,各有所长,工艺出众,周老保都千方百计,不惜重金,将其聘到。他们在别处的月工资只有银币五至十元,而周永和银楼每月每人给银币十至十六元。对技师们的生活,不仅平时的饭菜很好,每月的初一、十五日,还有鸡、鱼、肉、蛋、酒筵席招待(方集的俗语叫“犒膳”),以此来笼络人才。当时人们把周永和银楼说成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鲁班大聚会。周老保还有一位通情达理、心地善良的妇人(殷氏),也是爱才如宝,她不仅能在生活上善待技师们,还能配合丈夫教育晚辈说:“钱从技师身上来,人家抛乡离家,为我们出力流汗,不要怕给人家厚酬。”还说:“对引进人才做活生意,要象春联上写的那样‘招财童子至,利市仙官来’,善用能人就是发财致富的诀窍。”因周永和银楼人才聚会,生意兴隆,他的邻居塾师张明轩老先生还给他送了两副对联:“兴业致富财源广,强将群英聚永和”;“黄金打成龙戏水,白银制造凤腾云。”
周永和银楼对生产管理很认真,实行定时、定量、定额,并订立奖惩协约。发原料,当面用戥子把金银称好交给师傅,并把重量写在褶子上,按照产品的质量、标准、数额、时间要求,到期一定收回。验收时,不仅认真,有时也显得薄情,首先用戥子把成品和下脚料再称一称,是否符合交出时的重量(怕工人偷漏金银原料),然后再一件一件地验收成品是否符合标准,不合格的当面用锤子或剪刀将其销毁。残次品若超过百分之五,工人就要负担损失费,从当月的工资扣除,成品若百分之百合格,工人就要受到奖励。如交给某师傅用钢坯镌刻手镯模具(一般八天可做一个,每个工资给银币七元),如能按照店主人设计的图案标准做到:纹理清晰,底板光亮,排衬均匀,火候恰当,使用时吃坯(把银坯放在模具上用锤一砸就稳)而不咬坯(银坯放在模具上,一起就掉,完好无损),工人可得到三十元银币的加倍月工资。若不能按标准完成或出了废品,工人不但得不到工资,每件还要赔偿贰元银币的工本费。周老保也说,他的生产管理方法,看起来很薄情,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店家和技师都有利。他还常说:“人叫人不回头,生意叫人水长流。”金银都能掺假,可周永和银楼的产品从不掺假,为了确保质量,熔化金银原料时,周老保都亲自动手,从不易人,怕别人掺假,坏了银楼的名誉。收购碎银子(旧首饰),必须经他检验,按成分分类,不合格的要重新提炼。他们生产的手、项链、脖圈、簪子、手箍、戒指等,每件上不仅都砸有“周永和”钢印,还砸有“周永和足赤”钢印,以示产品的质量纯真,包管退换。他常向晚辈和徒弟们传教产品质量禁忌经“银器染铁要发红,银子沾锡要变黑。”他强调本店产品质量也有四句话:“金银掺铜即兑假,假货即是害了人;图利玩假不长久,倾业败家必自损。”这是他兴业发家的格言。
周老保的经营态度和善可亲,登门顾客,不论男、女、老、壮,也不管是绅士、农民,他都笑脸相迎,让坐倒茶,热情接待。他的经营手段灵活多变,能根据不同顾客心理,帮助选择如意装饰品。凡是地方上的绅士、人物、大户人家嫁女,他劝其选择美观、大方、式样新颖的贵重首饰;若是殷实人家嫁女,则劝其选择分量适宜、质优价好的首饰;若是农民,则劝其修旧或以旧换新。他说:“农民人多面广,只要实行薄利广销,就可赚大钱。”有时候碰到名门望族、有钱财的大户人家主妇寿终,子女为其办制丧葬金银首饰时,他捞大钱的机会就到了,针对孝子、孝女对慈母的悬爱心情,用人死后要到阴曹地府,过奈何桥和鬼门关,进地狱和西天极乐世界等迷信传说,劝其多买入验金银装饰品:如头上戴的“勺儿簪”,其形一头象柳叶,另一头是勺子,勺子里边还有一条鱼,说是亡人到阴曹地府吃的;两根“如意簪”,说是亡人戴的两个“如意金钩”,是南极仙翁的宝贝,十殿阎君见了害怕;一根“鳌鱼托簪”,说鳌鱼是鱼龙类的吉祥物,它的出现可以免灾;一副蟾鹅手箍,说蟾(三条腿哈蟆)、鹅是西天如来佛收养的生灵,它的出现表明亡人与西天有缘;还有一根特殊的顶簪,取名“路路通”,说是开地狱门的钥匙,做这根簪子用金银虽不多,但售价昂贵,原因是做工精细,式样别致,工序繁琐,既嵌有西天如来佛像,也有南海观世音菩萨像,还有净水瓶、杨柳枝和普渡众生的“秋叶”,并还有碗、筷、瓢、勺、刀、铲;另外还有噙口钱、垫背钱、脚蹬和头枕的“元宝”等。只要能使亡人免灾,不受痛苦,价钱再高孝子们也买。这样银楼可获得一宗可观的收入。
在大鱼吃小鱼的旧社会里,同行业又多,方集的那时还有张老维、周蔗精银楼;方集周围的集镇也有大大小小银楼,如公桥的许子敬、地城的吴善堂、薛集的刘老凤、三塔集的邻培隐、吕寨的唐再着城)的此和颗层下,艾亭集的黄文轩、乌龙集(今河南准滨县)的邺柳琛等。
面对这些行业劲敌,竞争力压力很大,周水和银楼要兴旺发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竞争手段为:一是用对比的方法,夸耀自己的产品,揭露贬低别人的产品,如当着顾客的面把自己的产的首饰在头上磨一磨,让顾客把在别处买的银首饰也在头上磨一磨,假的发红、发黄或发乌,真的则发白,争得顾客信任。二是产品的花色品种多,式样比别处新、多、全,如男、女戒指、手箍,一般的银楼里只有五到十种,他的则有二十多种,仅十二属相和美人头像就有十五种。又如各色各样的镀金、法兰、嵌珠、镶钻的耳坠、耳环、耳扣就有近三十种,别的银楼则不足二十种。三是技术精高,他提炼黄金、白银使用的化学配方,产品成色的等级验证、镀金、色金、炸黄等各种工序的操作,工艺流程,火候的掌握,观测方法,都高于同行,且拒不外传。四是软硬兼施,对与他相等或比他弱的银楼,就采取竞争打压的方法,而对比他强的金店、银楼,则采取富攀、逢迎、恭谦、送礼的方法,争取工艺技术的交流传授。如蚌埠老凤祥金店、周口市胡永茂银楼、新蔡县凤祥银楼、阜阳黄天成银楼,都是他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大好源泉。五是他联系了很多货郎(旧社会“九流”组织中的第六位“金”,既做“金”生意的,他们的首领称“小老大”,就是一个地方“九流”组织的总管),特别是各地的“小老大”,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其拉住,如界首的张克梦、张克凤、侯其生,河南息县的詹培风、詹炳敏、贾登文、贾登科,地城的陈灿然、董惠民,固始县的余可法、孟献硕等,都是一个地方的“小老大”,每人都能联系十至二十名货郎,这些人都是他销货的有生力量,他的产品广销安徽、河南两省的各县。他拉拢货郎的方法是;凡流动货郎上门购货,他既请吃喝,又留宿招待;对定点摆摊的货郎,他不仅做到风雨无阻地按时送货,遵守信用,还让利百分之三十。他还经常深入到每个货郎家中看望、拜访,所以货郎都愿意和他交往,帮助他销货。
古老的洪河依然在方集老街边逶迤东去
正当周永和银楼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时侯,方集遭受了特大匪患(老洋人)的烧、杀、抢劫,周老保也这次匪患中不幸身亡。周老保死后,他三个儿子(大儿周照庆,字俊斋;二儿周照珠;三儿周照华,字亚东)同心协力,继承父业,立志永保周永和银接的金字招牌,不仅开设了更多的门面,请师、收徒也比过去多,生产量和经营额都比过去大,店铺里整天炉火通红,铁锤叮当、焊灯明亮、顾客盈门;柜台上镜盒内的珍珠、宝石、翡翠、玛瑙、金银首饰,闪闪发光,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年后,周老保的后人都参加革命工作,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踏实工作,周永和银楼也伴随着历史的变革而结束了使命,摘下了那块金字匾额。
原文作者魏寿山,有修改
via:阜南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