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息县第九小学防溺水教育
2022/6/27 来源:不详天气炎热起来,不少孩子会到江河、湖泊等地方玩水。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里,浙江温州永嘉县就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溺亡事件。
4月4日下午3时许,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水域,一名13岁左右的小女孩意外落水。据救援人员介绍,其父母随后下水营救,一家三口不幸全部溺亡。
工作人员称,事发地系楠溪江的一处拦水坝,沿岸多为鹅卵石。“小女孩站在岸边玩耍,意外坠落到了水中,随后小女孩的母亲下水营救,紧接着小女孩的父亲也下水营救,一家三口都没上来。”工作人员表示,该水域水深3米,最深处可以达4米。视频截图“小女孩13岁左右”,工作人员称,4日下午,一家三口已不幸遇难,遗体已打捞上岸。4月3日,安徽淮北濉溪县百善镇王司村也发生了一起溺水事故,4名年轻人在村里的一条河沟钓鱼时出了意外,结果3人溺水身亡。村民告诉记者,当时有4名年轻人一起钓鱼,3人不知为何落水后,1人跑回村里呼救,但救援人员赶到时,已经来不及了。事发地为一养殖公司挖掘的河沟,岸边比较陡峭。
为确保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避免悲剧发生,家长朋友要加强教育,要做到有效看护,随时了解孩子去向,预防溺水事件发生,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如何避免溺水事故发生?家长应该如何做好防溺水教育?下面这节防溺水“必修课”,家长请带孩子一起上!
安全教育
防溺水指南
请各位家长朋友们高度重视,避免悲剧发生!
当你看到这些警示牌的时候。请远离,更不能下水嬉戏!
1.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
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
02·野外水域为什么危险?
03·牢记防溺水措施”六不准”
假期儿童防溺水指南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04.“监护”就是最好的保护
05.如何辨别溺水者?
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如何辨别溺水者?牢记这7种迹象。
1.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2.溺水者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4.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溺水者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6.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7.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06·遇人溺水怎么急救?
07.
致全校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附件:
致全校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春季以后,天气逐渐变热,溺水又将进入高发季,希望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加强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经常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学生安全工作需要各方面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保障广大学生平安健康成长而努力。
祝您的孩子平安、健康、快乐!
息县第九小学
年4月9日
最好的挽救就是预防!
各位家长一定要: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