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ldquo五个rdquo零
2022/6/19 来源:不详古代有“五个”零陵县:“最古老”的零陵县在宁远县?
编者按:唐文德先生这篇《古代有“五个”零陵县:“最古老”的零陵县在宁远县》的文章打中了舜文化研究乱象中的“七寸”要害!
全州湘源文化公园的舜帝像
作者:唐文德
湖南永州的某些学者实在是找不出舜帝葬宁远九嶷山的过硬历史依据了,为了证实舜帝葬宁远九嶷山,也就只好在宁远县这个地方无凭无据的伪造出一个“最古老”的零陵县来!
舜葬九疑是为零陵。最早的零陵县是为纪念舜帝葬地在九疑山而设定的。
那你知道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五个”零陵县。
第一个零陵县是在广西区桂林市全州县一带。这个零陵县是在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年)到隋开皇九年(年)设立的零陵县。这个秦县建制是秦始皇为纪念舜帝葬全州九疑山而在广西区全州县地设立的零陵县。在年的历史中,零陵县的县治在今广西区全州县咸水乡老拱桥头或凤凰建安司一带。
第二个零陵县是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一带。这个零陵县是在隋开皇九年(年)至年设立的零陵县,县治均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这个零陵县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将设立在全州县地的零陵郡郡址迁移到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后,到了隋代开皇九年,为了郡县同治,而废除秦始皇设立在全州县地的零陵县,改泉陵县为零陵县。目前湖南永州市零陵区仍然在使用零陵这个地名。
第三个叫做零陵县的地方是湖南省的保靖县。保靖县在秦汉时期叫做迁陵县。在南北朝时期,齐复设武陵郡,并改迁陵县为零陵县,这是在历史上第三个叫做零陵县的地方。一直到了梁朝建立,设立了大乡县,零陵县此时并入大乡县。保靖县叫做零陵县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
第四个叫做零陵县的地方是今天的慈利县。慈利县古称慈姑县、零阳县。隋朝开皇年间改零阳县为零陵县,年改名为慈利县。因此慈利县使用零陵县这个名字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
那第五个零陵县呢?
你知道是在湖南省的宁远县吗?据湖南永州的某些学者说,宁远的这个零陵县是我国古代“最古老”的零陵县。
为什么我国古代第一个零陵县是秦始皇在全州县地设立的零陵县,那宁远的这个零陵县为什么又是是我国古代“最古老”的零陵县呢?
因为宁远的这个我国古代“最古老”的零陵县是湖南永州的某些学者在今年无凭无据而伪造出来的!
湖南永州的这些学者为什么要在宁远县伪造出一个“最古老”的零陵县呢?
其原因是舜葬九疑是为零陵,我国最早的零陵县是为纪念舜帝葬在九疑山而设定的。
东汉之前的文献古籍都记载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如《山海经》、《史记》都记载舜帝葬地方位在全州九疑山,秦始皇为纪念舜葬全州九疑山而在全州县地设立了零陵县。
先秦古籍《山海经》将舜帝葬地定位在全州九疑山,且与全州方志记载的舜帝葬于全州西北山地中的九疑山的方位是完全一致的。
《全州志》记载在全州西北山地的越城岭支脉之上有九疑山。九疑山因舜葬九疑而名。九疑山的发端地在九龙归位的天子岭。这座九疑山从大西江镇的天子岭发端,西向延伸到资源县境内,东南向延伸到龙水、才湾、绍水、咸水等五镇境内,是一条绵长的山脉。
《全州志》又载:“《书》(注:尚书):五月南巡至于南岳。《家语》(注:《孔子家语》):舜嗣帝五十载,陟方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山海经》《礼记》皆云。然(后)太史公谓: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全州地故零陵地。”《全州志》上写明了全州在古时候之所以叫零陵,为零陵地,是因为舜帝“而葬焉”,原来是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的全州,而葬在了全州的九疑山。
《山海经》这根定海神又将舜帝葬定位在全州九疑山。
《大荒南经》载:“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而清代嘉庆年间的《全州志》卷之首·图(第9页)的西延地图就根据全州西延扶夷苗地仍保留着先秦时期的“赤水”这个原始河名,将流经赤坨、赤水洞的夫夷水标注为“赤水”。这条赤水的东面就是苍梧之野的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二者也完全一致。
《海内经》载:“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广西通志》《永州市志》《全州县志》都记载秦始皇在秦代的今全州县地设立了零陵县,为长沙郡辖县。而在全州九疑山的北面有界牌的地名,这个界牌是古零陵县全州与秦汉时期武冈县(今新宁县)的分界线;在全州九疑山的东面有全州文山,这条文山山脉是古零陵县和古洮阳县的天然分界线。恰巧全州的这座九疑山就在全州的界牌和全州文山之内,也与“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的描述完全吻合。
《海内东经》载:“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注:陬,山的角落)而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的东南就是湘水发源的海洋山,发源于今广西兴安县境内海洋山的湘水向外流出,正好流经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的东南角。湘水的上游在古湘源地区,是沿湘水的发源地海洋山西环而流的。湘水最后往下流入洞庭湖。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与“湘水出舜葬东南陬”所描述的方位相互吻合。
而秦始皇为纪念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又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年)在今全州县地设立了秦县建制零陵县。县治在今全州县城西南78里处。秦始皇还曾南望古零陵县今全州境内的九疑山方位遥祭了舜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司马迁论定了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舜帝葬于全州这段历史: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司马迁是治学严谨的史学家,他为撰写《史记·五帝本纪》,“窥九疑,浮于沅湘”,亲临全州九疑山做了实地考察,并根据西汉的前朝秦代的秦始皇为纪念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而在今全州县地设置秦县建制零陵县的历史,而郑重地作出了这个历史结论。
这个历史结论是说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山,零陵地名最早出现在今广西全州,其原因就是零陵县内(今全州县地)有九疑山,舜帝就葬在零陵县境内(今全州县地)的九疑山。自此,舜帝与九疑、零陵便融为一体。
但到了东汉之后的文献古籍又将舜帝葬地记载到了宁远九嶷山。如东汉的班固、应劭、三国荆州从事文颖、三国曹魏陈郡丞如淳、两晋时期的文学家郭璞、南北朝北魏晚期的郦道元、南朝宋时期的裴骃及东汉以后的其他文献,就将舜帝葬地九疑山写到了宁远九嶷山。
为什么东汉的文人要将舜帝葬地从全州改写到宁远呢?
吕朝晖先生在《舜帝最早纪念地在全州》一文中考证:
原来宁远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高祖发祥地,刘秀将零陵郡郡治从全州迁到了永州〈泉陵),并在其高祖的发祥地宁远大修舜庙。东汉文人便附合说舜葬宁远九嶷山了。
这样也就解开了舜葬地东汉前后不同之谜,让人们明白了在东汉之前的文献记载舜葬在全州,而在东汉之后的文献记载舜葬在宁远的原因——原来是东汉后的文人将舜帝葬地从全州九疑山嫁接到了宁远九嶷山。
从考古发现来年,也不能证实舜帝葬宁远九嶷山。
一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标记的舜庙旧址是在湖南蓝山县灵江的源头,而不在宁远县九嶷山。
如今某些学者将考古发现的《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标记在湖南的蓝山县的舜庙,说成是宁远九嶷山玉琯岩的舜庙。进而将蓝山县的舜庙说成是宁远九嶷山的舜帝陵,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二是考古结果证实宁远九嶷山最早的舜庙在玉琯岩,建于东汉。在此之前宁远九嶷山没有舜庙,宁远九嶷山玉琯岩的舜庙还是从全州迁来的。宁远《九嶷山志》记载:“舜庙在大阳溪,盖三代时祭于此,其遗址在白鹤观前,土人呼为大庙。”宁远方志就告诉人们宁远九嶷山玉琯岩的舜庙是从全州玉陛源大阳溪舜帝村白鹤观前的大庙(舜庙)迁来的。《文献通考》卷三百十九與地记载东安县有大阳江和小阳江。玉陛源发源于舜帝驻跸古称大阳山的舜皇山,玉陛源叫大阳川水,亦名大阳溪。玉陛源大阳溪舜帝村白鹤观前的大庙(舜庙)为全州县文桥和东安县大庙口所共有,东安县大庙口这个地名就因此舜庙而名。
全州玉陛源的舜庙才是宁远九嶷山舜庙的祖庙!
从文献记载来看对全州是有利的,但对宁远是不利的。因为历史记载是相信先前的,而不是以后的记载。这样永州学者说舜帝葬宁远九嶷山是站不住脚的。
从考古结果来看宁远九嶷山最早的舜庙也迁自全州,在此之前宁远连个舜庙都没有,说舜帝葬在宁远九嶷山更是无从说起了。
这样,湖南永州的某些学者为了证实舜帝葬在宁远九嶷山,也就只好在今年在宁远县这个地方无凭无据地伪造出一个“最古老”的零陵县来。
以下是湖南永州学者永州记忆唐柏荣先生于年3月22日在《#全州打假#系列之二十》中无凭无据在宁远县伪造出的“最古老”的零陵县。他说:“‘零陵’之名最早是山名,因舜葬九疑而得名。多年后到夏才出现“零陵”这个地名,之后楚国在宁远与道县之间首置‘零陵县’”。
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