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一高青年教师徐玉婷教学案例念奴娇
2025/1/13 来源:不详徐玉婷教师积极践行息县一高教师发展“三颗珍珠”理念,通过反复录课研课磨课,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以德贯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课模,并使之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徐老师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成果、展示交流、评价改进的各个阶段;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合作与沟通、知识采集与建构、语言表达与重组、接受反馈并改进等,能力不断得到发展,最终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
教师简介
徐玉婷,二级教师,现于息县一高语文组任教,从教数年,秉持着“成功教育的第一要素,便是心中有爱”的教育理念,用心经营教育,引领学生沐浴阳光,浸润书香,年执教《氓》获得县级优质课二等奖,年执教《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磨课获新知,赛课促成长,在诸位同仁的倾心指导帮助下,我执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年市级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篇课文,本单元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优秀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我授课的班级班,学生语文成绩平均分在80分左右,虽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浓厚,尤其是苏轼这样的名家写出来的篇幅较短的篇目,但是对于如何深入理解一首诗词,方法比较欠缺;学生普遍瞬时记忆强,但是学习习惯比较差。
结合以上单元目标、教学实际以及学校大力倡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德贯穿”的教学模式,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一、诗词导入;二、诵读诗歌;三、品读诗歌;四、当堂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我收获到很多惊喜也感受到了自己授课的不足,在此,浅作总结:
首先,上好公开课的前提是上好每一节常规课。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师生之间的默契不是三两节课就能形成的,因此,我始终将自己定位成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当我们处于同一水平线,那么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就会自然消除很多,有了这个前提,营造轻松愉悦、敢说敢做的课堂氛围就容易得多。同时,我也要当好学生学习的观察者,寻找课堂领头羊,擅长表演和气势型朗读的曹子刚,善于长篇阅读,筛选概括信息的曹俊,爱好写作的徐昊,记忆力超强的王婧媛,不吝展示的李坤,成绩不占上风但每每回答问题总能展示自己独特思考的吴文鑫,喜欢朗诵的吴斌……在每一堂课中,日积月累,发现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擅长点,以他们为领头羊,带动全班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氛围,让背诵、默写、表达,思想交流呈现争先恐后的状态,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过来也增强我上好下一节课的信心。
其次,要认真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对教材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因此身为教师,我必须从严要求自己,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的准备,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数,惟有如此,我才能正确把握课程进度,最大限度的输出知识。在本次备课过程中,我认真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把握教学重点,以诗歌诵读贯穿课堂,名家诵读、自由朗读,落实正确朗读任务。重点句子重点读,通过强调重音,拉长尾音,控制速度力度等方式分析上片景物描写,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苏轼笔下赤壁美景的雄壮美。对比朗读,分析“周瑜”和“苏轼”的不同人生际遇,体会词人伤感落寞中的乐观旷达。
再次,要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备课施教,反复磨课,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以德贯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堂语文课,不应该只让学生了解一首诗词,而应通过这首词,使学生能够解读更多的诗词,因此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诗词教学,尤其短篇诗词,背诵和默写难度不大,如何理解词中意蕴难度较大,因此在备课时,我根据平时对学生认知薄弱环节和障碍点的了解,预测学生理解问题可能的偏差,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做好针对性准备,依据教学难度,给学生适当的台阶,帮助学生登上知识的高峰;在授课时,对学生的回答、讨论结果和观点进行合理的评价,及时点拨和指正学生的欠缺与不足,灵活捕捉学生的精彩瞬间,通过适当的表扬来引导和影响学生的思维倾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我需要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但是一次赛课一次收获,在此我要再次感谢同组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在教材把握以及课堂把控上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总之,活到老,学到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潜心钻研,争取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本文转载于,经编辑,转载此文请标明原作者,保持文章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