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争夺战跨省医联体圈地加速
2022/10/11 来源:不详面对跨省医联体的热潮,背后诸多难题仍需冷思考。
近日,河南省息县农民刘某因车祸严重受伤,被送医院急救。随后,医院成立医联医院相关医院紧急会诊后,建议尽快转院治疗。9月30日上午8点33分,执行转运任务的救援直升机起飞,76分钟后,患者被医院东院区。
这是自今年9月7日,医院牵头湖北、河南30医院,组建跨省“空中救援医疗协作联盟”后,首次应急转运。
“医联体本来更多用于药品、器械、耗材采购,后继出现了远程专家指导,这是政策支持以完善医疗资源配置的平衡。”10月8日,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跨省医医院牵头、或者由第三方(例如协会)牵头签订协议,是一种自发行为,因此跨省医联体繁荣背后的权责利问题仍待厘清。
跨省跑马圈地加剧
年,全国首个医联体在上海卢湾区签约启动。彼时,医联体主要是指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医院,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
医改之后,医联体成为医改新模式之一,被赋予了新时期的重任。自年起,突破地域限制的各类跨省域的医联体孕育而生。
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年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每个地市以及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
此后,在政策刺激下跨省医联体的跑马圈地开始加速。医院进入河南市场为例,医院于年底被医院(医院)托管,还增挂了医院医院牌子。
此外,年1月,医院医院,共同成立了联合心外科;年11月,医院也与医院签约,医院牌子;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医院举行了医疗联合体签约仪式。
事实上,医院医院联合仅是跨省医联体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自去年开始,全国各地均有医院医院“联姻”。
据记者初步统计,在上述政策实施之后至今,已有近二十家跨省医联体成立。年8月29日,中医院医院正式组建跨省医疗联合体;年9月,医院全面医院,沪琼首个跨省医联体诞生。
“这种跨省医联体实际上并不属于平衡医疗资源的范畴,更多还是在利益驱动。”史立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医院整体治疗水平都是差不多,去异地就诊就相当于放弃本省医保,进而影响本省的税收,医院的利益。
医院骨科医师张浩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一般来说,两方的财务相互独立,医院提供技术输出,医院将重患介绍到医院就诊,中间产生的费用一般由患者承担。跨省域的医医院的‘圈地运动’,大医院可以增加病人数量,小医院有个靠山而已。”
权责利归属待解
跨省医联体作为医联体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存在利益分配、权利及责任归属等问题,相比最初的医联体模式,在现实语境下仍有多重难题需要厘清。
“医院之间的一种医疗联系和协作,而跨省医联体这种特殊性质的组织成立的初衷也是为了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诸如上海援助海南、江苏无锡援助青海,均是建立在青海及海南整个医疗资源不够丰富、无法在本省内完成定点帮扶的情况下。”张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更多的跨省医联体则是建立在相互获利的基础上。
在史立臣看来,签订协议双方主要是双向自由选择,跨省的选择没有什么限制,利益驱动为主。“跨省医联体的实际运营效率一般,因为相互利益关系很难实现。利益交换容易存在障碍。例如相互推荐患者,如果两院利益差异大,一方的收益没有渠道返回给另一方,就会出现矛盾。”
“跨省医联体目前没有法律障碍,但也不在政策鼓励的范围内。”史立臣指出,跨省医联体的责任不容易划分,病人症状发生地,医院负责任。也就是说倘若患者在转院途中发生意外,事故责任的归属以及后继的赔偿问题都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
医院“跑马圈地”,年8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根据医疗服务需求科学规划、布局医联体。同时要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以设立的地市和县域为单位,将服务区域按照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医疗集团或者医共体负责。
医联体作为医改时期的过渡产物,有业内人士预测称,一旦医疗资源达到相对均衡后,现在大行其道、热火朝天的医联体,最终会走向消亡。但目前它仍处于“少年阶段”,它的历史使命远没有完成。
“医院抢占河南市场来看,医联体已经进入‘战国时代’,医院加速‘跑马圈地’,一方面医院应迎头赶上,另一方面针对跨省医联体权责利划分的配套措施仍需不断完善。”上述人士总结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