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诗歌丨温青一股股芳香而热烈的生活气息

2023/2/25 来源:不详

华野四纵/摄

大别山英烈志(组诗)

无名烈士墓

花草总会多一些

和有名字的墓碑相邻

无名,是最闪亮的名字

仿佛所有人的亲戚

每一名烈士的鲜血

都浇灌给了土地

那些无名的筋骨

重生在每一株庄稼里

就叫小麦、大豆或者玉米

当然,水田也有扬花低头的稻穗

像极了无名英雄

一座座沉甸甸的墓碑

怀抱英烈的四望山

四望天下,杜鹃红了

山的怀抱中

遍布晚露与朝霞

那是一片片烈士的热血

哺育着漫山青茶

历史一直生长在山坳

总有一天会长高长大

英雄的墓碑

就是四望山

向着四个方向,望穿天涯

一座山的姿势

就是要赶路回家

墓碑扎根在边疆

边疆,是诞生英雄的地方

他们都化身为界碑了

每一座,都面向自己的家乡

那些硬骨头已经扎根了

他们方方正正,仰首挺胸

站成墓碑的模样

也站成一个游子的模样

他们已经是远方了

在另一个远方安居的亲人们

内心里有着墓碑的方向

家族的荣光

牺牲在外的每一位战士

都是家族的荣光

祭奠将招唤所有的英灵

衣锦返乡

有多少英雄长眠在战场

就有多少家族的少年

抬头眺望远方

他们血脉中有着闪亮的路标

指向光荣的梦想

这是无数家族

不断走出自我的希望

这是一个英雄的民族

一直在牺牲的路上茁壮成长

大别山麓的课堂

提纲挈领的部分

是十万英烈赴死在战场

细微之处

是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百年风云

为贫瘠的山水披上盛装

过程如此生动

在每一个村落每一道山梁

牺牲者都如茶花绽放

百年大计中

留有毛尖的清香

奶奶的力量

那个人浑身是血

一头栽倒在山梁

一群日本鬼子像丁耙

划过每一寸土地

久久停顿在牺牲者身上

奶奶隐藏的山洞

透进了一丝如刀的亮光

她目睹了一个战士的牺牲

为一具破碎的遗体

举行了一个人的葬礼

从此,英雄在山脊继续生长

一个少女的花环

圈定了无私无畏的力量

守墓世家

那个时代的牺牲者

留不下姓名

对他们的承诺

就是对整个人间的承诺

一个忠诚者代表一代人

把对英雄的忠诚传递下来

于是,一个守墓世家

不断繁衍着

一个国家的忠诚

每一个守墓者都守着内心

每一个守墓世家

守的都是,家风和国风

为烈士寻亲

国门前的每一个战场

都埋下了无数血脉的线索

一直在人间发着微光

无数英雄的子子孙孙

在为英雄网上寻亲的活动中

找到了血脉的方向

那些为国捐躯的人们

有自己的祖辈和父辈

自己的骨骼

原来也是一杆不屈的钢枪

为烈士寻亲

就是为家国添加栋梁

烈士遗骸返乡

最高的礼仪是送入土地

这冒着火星的游子

是一颗颗震慑人间的惊雷

家乡就是新的战场

士兵就是十万亲人子弟

把国门搬入家门

头枕田垄安息

烈士的遗骸曾是散落的星辰

如今温暖着童年的梦乡

在每一株庄稼上

把英雄本色按进每一颗谷粒

在烈士陵园跳广场舞

不要赶她们走

让这些仪态万方的中老年妇女

在烈士陵园尽情跳广场舞

那火红的扇子

多像当年的溝火一簇又一簇

那火光跳动的样子

多像冲锋时大刀长矛带动的红绸

那一扭一扭的腰身

多像支前的大姑娘小媳妇

这一股股芳香而热烈的生活气息

正是人间模样

正是烈士们梦乡的画图

烈士遗书寻到家门

向父母报告

儿子还在国门浴血奋战

向妻子诉说

队伍上有吃有喝顿顿管饱

向小伙伴们唠嗑

等你们手里也有了枪杆子

一切都会变好

读到遗书的孙子辈

求证了每一个字的乡音俚调

在多少年后

依然隐藏着铁锤和镰刀

半张脸的烈士遗照

也许是炮弹削去了半张脸

这张烈士遗照

有热血印下的黄斑

它穿越了时空

在一座座高楼大厦

还原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战

一群安居乐业的子孙

把半张脸看成闪烁寒光的刀剑

他们要仗剑行走

在灯红酒绿的人间

剔除一些愧对血脉的妄念

这岁月凝聚的锋刃

就是一枚有了灵魂的手术刀片

清明,为烈士寻到亲人

这个清明节

为五十一位烈士打上红框

在半个世纪之后

亲人们的血脉终于一同回荡

你不是断线的风筝

只是在祖国的万里晴空

自由翱翔

你不是流浪的孤儿

只是在祖国的万里边疆

站成了钢枪

现在,魂兮归来

无数接过了班的子孙

已经有了你当年的模样

圆月之上

千万里同一片月光

异乡的英灵

都栖息在圆月之上

他们守望的江山

总有一片就是家乡

没有守护就没有牺牲

没有故土就没有远方

一枚圆月所饱含的情义

就是一尊英灵

对人世间的所有期望

温青,男,生于年,河南省息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信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信阳市诗歌学会会长,军队退役自主择业军官,自由职业者。著有《指头中的灵魂》《天生雪》《水色》《天堂云》《光阴书》《本命记》等,有大量文学作品刊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解放军文艺》《诗刊》《星星》等,曾获第一、二、三届何景明文学奖,第二、三届河南省文学奖,第二届河南省杜甫文学奖,第三、六届河南省政府文艺创作优秀成果奖,第十二届全军优秀文艺作品奖,华语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实力诗人奖等。参加过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曾在鲁迅文学院第20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河南省文学院首届作家研修班就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