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20182035年城乡总体规
2023/4/20 来源:不详
现在的息县日新月异
每一天我们都能从细微处
感受城市的变化
从年到年的规划
让你对我们的家乡更加了解
根据息县政府网发布的最新编制的《息县城乡总体规划(-)》暨《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我们将下方内容展示给大家一起研读!
●
一、总则
●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年。其中:近期-年;中期-年;
远期-年。
(二)规划范围
本次城乡总体规划分为息县县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县域
息县行政辖区,总面积.46平方公里,包含息县城区以及所辖的6个镇12个乡。
2.规划区
包括淮河、谯楼、龙湖3个街道办事处,濮公山管理区以及产业集聚区的全部行政辖区,淮河及淮河故道沿岸的区域,作为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东至大广高速、北至孙庙乡淮河沿线村界-淮河街道办北界线-淮河北岸行政村北边街、南至关店乡乡界和七里岗任店村村界,总面积共约平方公里。
3.城区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
●
二、城乡总体规划
●
(一)城乡发展目标
把息县建设成为以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转运为主,充满活力、人文荟萃、城景辉映、特色鲜明的一流县城。
1.古息新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沉淀之地;
2.滨淮水城:生态主导、活力亲水的现代都市;
3.产城融合: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
4.百里画廊:人文融合、城景辉映的田园城市。
(二)城乡发展规模
息县县域户籍总人口:年万人,年万人,年万人;
息县县域常住人口:年86万人,年90万人,年万人。
息县城镇化水平:年44%,年51%,年67%。
息县县域城镇人口:年39万人,年45.9万人,年71万人。
(三)城乡空间结构
息县县域形成一主一带,三心多节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一主:指息县中心城区。
一带:百里淮河发展带。
三心:包信、夏庄和曹黄林三个中心镇。
15个特色化发展的城镇节点:县域范围内的15个一般乡镇,依据自身资源条件、区位、交通等特色优势,形成包含特色种植、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等各具特色的城镇空间分布格局。
按照2-3公里的半径,在县域布局28个中心村。
(四)产业空间布局
规划期内息县城乡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带、四区、四园、多点”的发展格局。
1.一带
淮河风光体验带:重点建设百里淮河风光体验带,串联息国故城、濮公山风景区、淮河国家湿地公园、桃花岛游览区、淮上古村落庞湾、月儿湾乡稻空间、淮河水上运动体验、淮河水上运动体验等旅游节点。
2.四区
(1)城镇产业核心片区
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现代物流、临港产业、商务商业、旅游服务、公共服务等。
(2)生态休闲旅游片区
结合淮河国家湿地公园、汪湖湿地公园、淮河故道等发展生态休闲游。
(3)原粮片区
以息县北部平原农区为主,重点发展高效农业,打造生态厨房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基地。
(4)特色农业片区
依托南部丘陵片区发展花卉苗木、果蔬种植、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
3.四园
(1)息县产业集聚区
淮河经济带绿色食品制造产业基地,以生态主食精深加工为主,纺织服装、新型建材为辅。
(2)临港产业园
依托息县港建设集物流加工、仓储中转、商贸展示、物流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临港产业园。
(3)曹黄林物流园
围绕以食品加工、成品油、建材及特色农产品的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积极建设息县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4)东岳特色农产品加工园
依托息县北部生态主食原粮产业优势,作为食品产业链上游产业重点发展区,结合城镇发展特色农产品初加工,为息县产业集聚区提供上游产品和配套服务。
4.多点
指县域范围内的多个产业节点,包括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化基地、旅游节点等。
(五)城乡综合交通
1.铁路规划:曹黄林火车站至息县港口产业园区连接线。
2.水运网络规划:规划建设息县港,设置城关和闾河口两个作业区。
3.公路网络规划:
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淮信高速公路、郑武二线高速。
国道:G、G等。
省道:S、S、S、S、S等。
县乡道路达到三级公路及以上标准。镇村联系道路视村庄性质予以差别化供应。至中心村的联系道路达到三级标准,不低于四级标准;至旅游村的联系道路达到三级标准。
规划在息县县域形成“一环、两横、两纵”的绿道网络结构。一环:依托城市外环路、县道X、国道G和省道S形成串联中心城区、淮河、汪湖、项店香稻丸田园综合体的绿道环线;两横:依托省道S和沿淮旅游专线形成的东西向绿道;两纵:依托国道G和G形成的南北向绿道。
(六)旅游总体布局结构
县域旅游空间结构为“一主、一带、六区、多节点”。
一主:息县中心城区,为全县旅游服务中心。
一带:百里淮河风光体验带。
六区:都市农业休闲区、濮山淮水体验区、生态湿地游览区、寻根问祖追忆区、渔家野趣休闲区、乡村田园观光区。
多节点:月儿湾乡稻空间田园综合体、项店香稻丸田园综合体、小茴店渔家野趣田园综合体、濮公山特色小镇、赖氏文化特色小镇、关店生态特色小镇等旅游服务节点。
(七)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1.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息县县域依托城乡居民点体系建设层级清晰、内容完善、配置均衡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缩小城乡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息县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分四级进行配置:县级、城市组团级、居住区级及“10分钟功能圈”。
(1)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中心城区及包信镇、夏庄镇设置高中;中心城区建设1所特殊教育学校;初中、小学按照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合理配置。
(2)文化、体育、卫生设施布局规划
规划县域构建县级——组团级(乡镇级)——社区级(村级)——10分钟功能圈”四级文化、体育、卫生设施体系。
(3)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
中心城区敬老院(老年公寓)按照每10万人1所布局,福利院按每15万人1所布局,规划1处孤儿院、1处残疾人康复中心。各城镇设敬老院1所。
2.城乡基础设施布局规划
(1)城乡供水、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孙庙乡、杨店乡、项店镇与中心城区共建共享,乡镇镇区与附近的农村居民点共建共享,离镇区较远的农村地区依据实际情况共建共享。
(2)城乡电力工程规划
保留扩建现状基础上,结合用电需求新建供电设施。
(3)城乡电信工程规划
年,建成覆盖全县、有线无线结合、支持物联网等功能的下一代电视网络。
(4)城乡燃气工程规划
中心城区及地形地势较为平坦的镇区:采用集中供气(天然气管网)模式;距城镇较近、具备条件的村庄采用城镇管网延伸方式,逐步纳入城镇集中供气系统。其他村庄采用液化石油气、沼气、秸秆气化气等方式供气。
(6)城乡环卫设施规划
扩建填埋场1座,新建2座。县城按1-2平方公里设置一处垃圾转运站,(集)镇区按1-3平方公里设置一处垃圾中转站。
●
三、中心城区规划
●
(一)城市性质
淮河上游生态经济区重要港口城市;
信阳市域沿淮休闲旅游城市;
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城市职能
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淮河上游水路转运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信阳市域重要港口产业园区;
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平方米/人。信阳市域重要的休闲旅游服务基地。
至年,中心城区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控制在55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平方米/人。
(四)空间结构
中心城市形成“一河三川润水城、两核三轴六组团”的空间结构。
1.一河
淮河经济发展带。根据区域的空间联系,淮河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国“第三条黄金水道”将加强息县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中的联系,实现通江达海。
2.三川
龙湖、澺河、三里沟水系。以水串城,以水润城,将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充分展现息县的地域特色,打造集生态、旅游、城市景观和城市安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覆盖整个息县城区的水系系统。
3.双核
即新城综合服务中心和老城服务中心。
4.三轴
在城区形成东西发展主轴。这条轴线既是息县城市与信阳、潢川等城市的陆路联系方向,也是城市空间骨架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集聚了主要的区域服务职能,构成息县发展的功能主轴。
南北两条副轴。南北向新老区公共服务轴,也是城市特色风貌景观的展示轴线。老城主要形成谯楼古城组团与濮公山组团的南北呼应;新城主要形成滨水新城组团与生态岛组团、淮河南岸的南北呼应。
5.六组团
自然分隔的中心城市的六个功能组团。包括谯楼古城组团、西北居住组团、滨水新城组团、产业集聚区组团、港口产业园组团、生态岛组团。
(五)综合交通
构建“水、公、铁”一体的综合性交通网络,完善优化城市对外交通,增设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出入口,促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有效衔接,优化货运交通至城市外围。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
中心城区道路总体形成“一环十一放射、八横九纵”的主干路网路。一环:县城西环-北环-东环-南环;十一放射:罗淮路西、工区路、高速连接线、息正路-西环路北延、息夫人大道、息寨路北、罗淮路东、澺河西路、息寨路南、南大街、西环路南延。支路根据服务用地的需求,规划建设支路网,改善城市道路系统的微循环,形成与干路网的有机衔接。
根据中心城区结构和用地布局,结合景观特征和交通条件,将城区绿道分为区域级绿道、组团级绿道、社区级绿道共三类。总体通过城市水系的串联,形成“水网交织,绿网相连”的休闲绿道网络,体现平原水城城市特征,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三)城市规模
至年,中心城区人口27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平方米/人。
至年,中心城区人口3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9平方公里以内。
(六)绿地系统
依托三纵三横一环的水系、绿地廊道等构建自然生态格局,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结合区域内历史文化遗址,打造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富有城市特色的“滨淮水城”。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布局的重点是“一带一环四廊多点”。
一带:南部淮河生态防护带,构成生态隔离缓冲区。
一环:护城河绿化景观廊道。
四廊:沿三里沟、龙湖、澺河、清水河-黄坎沟-如意湖绿化景观廊道。
多点:不同类型、规模的公园绿地体系,社区公园斑点状分布,为市民提供户外活动的绿色开敞空间。
(七)城市防洪排涝
依据国家《防洪标准》(GB-)要求,息县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为年一遇。中心城区内涝防治按照设计重现期不低于20年一遇的标准规划建设城市排涝设施。
来源:息县住建局息县人民政府
本期编辑:Yyr、Nxy
审核:赵玉林
终审:付军昌
①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②转载内容不代表本院观点
③欢迎投稿
邮箱:xxfy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