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固始夫差夫人勾郚季子之墓侯古
2023/3/12 来源:不详多年以来,福建和台湾的许多姓氏在探寻祖根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祖先在历史上大都来自“光州固始”。福建一些大姓的族谱、家谱,如王、陈、刘、黄、郑、周、许、方、曾、吴、谢、尤、施、余、颜、吕等20余种谱牒资料中,都有其祖先由固始入闽的记载。而台湾的民众又大多数都是来自福建的,因此,台湾的姓氏自然也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光州固始。有人说,福建人来自固始的,占福建人口总数的70%左右,而台湾人来自福建的,占台湾人口总数的70%左右。由此推算,台湾人应有约半数来自河南固始。可见,固始(属河南信阳)是中国历史上移民的发源地之一。
而光州,是现在的河南光山、潢川、固始、息县、商城一带(属河南信阳)。夏、商、春秋时期为黄国故里(黄国于公元前年被楚国所灭),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故乡,也是黄氏的发源地,秦置弋阳县,唐更名光州。此处有“河洛重镇,吴楚上游”之称。
年初,在距离固始城中心四里路的地方,桃花坞水库旁,发现古墓“侯古堆”。固始县城关镇东关砖瓦厂的工人在一座土丘上取土时,意外发现这个土丘是一座人工堆积的古墓。侯古堆主峰高出周围地面60米,揭开主墓后,发现主棺,主棺周围有17人为其殉葬,还随葬有成组的灰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和青铜器,其中的陶瓷器具有浓厚的吴文化特色。在主棺内墓主人身上佩戴有各种玉器和铜饰物,彰显高贵身份。经河南省医科大学基础部专家鉴定:墓主人系一女性,年龄30岁左右,17具人殉为5男12女,最大者40岁,最小者20岁。
侯古堆
在陪葬坑中发现的铜重铭文记述:“有殷天乙唐孙宋公率作其妹勾郚夫人季子滕匡(重)”。其中的“有殷天乙唐孙”即“商汤的子孙”。宋公辔,即宋景公(公元前年—年),《春秋》称景公,名栾,《史记》作‘头曼’。宋国位置在河南商丘,距固始侯古堆约里。由此判断,这是宋国的宋景公之妹嫁到吴国,为勾郚夫人。
墓中铜器编钟上,还有“鄱子成周”的字样。《吴越春秋》载:吴王阖闾立夫差为太子后,曾“使太子屯兵守楚,留止,自治宫室”。时期是吴王阖闾在位期间(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左传》记载公元前年“吴王阖闾派太子(夫差)伐楚取潘”,番即鄱或潘,即现在的固始。
由此可见,勾郚夫人季子应当是当时还是太子的正在番国征战的夫差的夫人。从而可以推知,宋国的国君之妹嫁到吴国作勾郚夫人,吴宋两国修好。太子夫差挂帅远征,携带夫人一同前往取胜后,夫妻二人可双双到宋国(今河南商丘)探亲。然而,就在刚刚伐楚取潘、占领潘国城的初战告捷之后,勾郚夫人却去世了。其时天气炎热,又系初战告捷,元帅夫人病卒,若归葬吴国,路途遥远,只好就地择茔。
不过,勾郚夫人季子去世十年之后,夫差得到越王勾践送来的西施,勾郚夫人季子去世二十多年之后,黄池会盟结束之时,吴国与宋国出现矛盾,吴王夫差(此时夫差在黄池会盟,已经去掉王号,准确地说应该称为吴公夫差)率军烧宋国城门而去。
从这里也可以推断,公元年的夫差,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与他的夫人年龄相仿。吴国亡国之时,夫差约六十岁左右。
侯古堆发掘现场
春秋吴国特色陶器
出土的编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