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与固始茶之神农尝百草及其它
2023/3/12 来源:不详北京哪家皮肤科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神农尝百草及其它
文/席孝华
大别山脉横亘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古老而年轻,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分界线,也是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潜藏着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人间仙境。据说,年“大办钢铁”前,九华山、大佛山、曹家寨、商城苏仙石至金刚台一带古木参天,遮天蔽日。有老人甚至描述过野人出没的足迹。
大别山区山青、水碧、土沃、气润,尤其是固始南部、商城苏仙石、金刚台一带山峦重叠,云雾缭绕,泉溪纵横,佳茗飘香,是天然的绿色宝藏和毛尖生长的瑞美家园。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茶圣陆羽在《茶经》里尊称神农氏为“中华第一茶人”。
一、战蚩尤
神农氏就是炎帝。炎帝、黄帝均为太昊伏羲氏的后代。
太昊伏羲氏距今约年前,生于渭水中游的甘肃省天水境内,其部落后东徙定居,建立政权于古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为亲兄弟,均生于今宝鸡市。炎帝生于宝鸡市南郊的姜水,黄帝生于宝鸡市岐山的姬水(又称岐水)。炎帝、黄帝都组建了自己的部落,并成为部落首领。
上古时期,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灾害就得迁徙。有一次,黄河发大水,炎帝部落被淹,神农氏只好带领他的部落沿渭水、黄河向东迁徙,来到黄帝部落占据的地方。西方人总是讲,生活在别处,我们又提倡诗和远方。实际上,远古的华夏始祖从没停止过跋涉、求索的步履……
炎帝看到黄帝部落的居住条件不错,就决定长期住下来。可是,黄帝部落的人不愿意了,结果双方互不让步,在阪泉发生冲突。经过三次战斗,炎帝为黄帝所败,只好向黄帝认输,表示愿意听从黄帝的命令。黄帝答应了炎帝长期居住下来的要求,让人把造车、造船的技术教给他们,黄帝的妻子还亲自教给炎帝部落的人养蚕缫丝。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药送给了黄帝。两部落相处得很好。
黄帝打败炎帝后,许多诸侯都拥戴他当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孙不甘臣服,几次三番挑起事端,尤以蚩尤为甚。蚩尤是炎帝的一个孙子,原来臣服黄帝,后来蚩尤在庐山脚下发现了铜矿,并把这些铜制成了剑、矛、戟、盾等兵器,军威大振,野心顿起,发誓复仇。蚩尤暗中联合了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气势汹汹地来向黄帝挑战。
黄帝生性爱民,不想战伐,一直想劝蚩尤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劝告,炎帝去阻止也不起作用。黄帝不得已,叹息道:“我若失去天下,蚩尤掌管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现在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我只有惩罚不义!”
于是,黄帝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在渭水河畔对阵。因为臣服了黄帝,炎帝也参与了对抗蚩尤。本来一家人,现在却大打出手,从岸上打到水里,从渭水打到淮水,一去而来,大战七十二仗,最后蚩尤被捉住了。黄帝命人给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杀掉,害怕他死后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传说,蚩尤死之后,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来,抛掷荒山,变成一片枫树林,那每一片枫叶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迹。
炎帝看到自己的孙子被杀,很后悔当初没助阵蚩尤,可是,现在已经无力回天,只好跟黄帝决裂,带上自己的部落越过黄河向南迁徙,一直走到淮水。
那时,水路是最佳、最快捷的交通。炎帝部落本来伤亡很大,长途跋涉,又累又乏,到了淮河边走不动了,就停下来砍竹伐薪,按黄帝教授的方法造船,然后顺淮水向东南漂流。
沧海桑田,星移斗转。远古时,固始东大山及陈集、泉河、石佛、黎集、张老埠、陈淋一带全是水域,一片汪洋,跟淮水连在一起。炎帝看见陆地时,船队已漂到大别山脚下了。于是,炎帝部落便弃舟上岸,登九华山,过大佛山、越金刚台,定居湖北随州一段。生活在大别山区,远离了纷争和战火,可是瘟疫随之而来。饥渴体弱、伤口发炎、蚊虫叮咬使得部落内发生了严重的瘟疫,每天都有人员大批死去。应该还有一个原因,脱离黄河、渭水流域的诸多氏族后,孤零零一个炎帝部落,在大别山深处杂居交配,难免灾难肆虐……
二、尝百草
传说炎帝的身子是透明的,什么东西在他肚子里活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为了解除瘟疫,炎帝就在大别山周边寻找解药,尝遍百草,每天都要中毒多次。有一次,炎帝在金刚台脚下苏仙石一带,又吃了一种毒草,肠胃中立马出现了快快黑斑。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了一棵大树背靠坐下,闭目休息。这时,一阵大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开白花、带清香的常绿树叶,神农氏随后拣了两片放在嘴里,没想到咀爵之后,一股清香油然而生,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炎帝又嚼食几片这样的常绿树叶,忽见叶汁在肚子里上下蠕动,所到之处,黑斑顿消,人清爽无比。炎帝意识到这种树叶有解毒的特效,于是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神农氏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后来就把它命名为“茶”。
这是流传在大别山北麓九华山、曹家寨、苏仙石一带的传说。年,本人在段集高中执教时,老教师、工会主席张家福曾跟我讲过这个传说。其实,史料记载:“茶”字始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跟上古时代的神农氏早隔了千山万水。炎帝神农时代,只有“荼”没有“茶”。
张老前辈平易近人,一生嗜茶好烟,一边喝茶,一边吸烟,说:“烟在茶中行,茶在雾中生。”很飘逸,很诗意。有时,他一边办公,一边讲一些文雅的浑段子,简直是吾辈青年的性启蒙导师。
张老前辈跟我们讲:方集镇西冲村靠近杨山煤矿,男人挖煤伤亡和终年染病死亡者很多,致使西冲成为准寡妇村,大姑娘、小媳妇对偶尔路过的男人热情非凡,路过西冲,要是天黑了,很容易找到借宿之所,管吃管住管快活。
他还讲过段集伏子岭一带的茶风俗:求婚叫“下茶”,订婚叫“订茶”,同床叫“合茶”,请客叫“吃茶”,所以“好女不吃两家茶”,山妹子以身相许的暗语是请“晚茶”。当时,一个师哥年纪大了,尚未婚配,常自嘲:要是有人请喝一次“晚茶”也罢了。
关于“神农尝百草”,各地都有自己的传说,版本很多,大同小异。
年春,本人在郑州遇到一个新郑的中文教师,他坚持“神农尝百草”发生在嵩山周边,说:蚩尤败后,炎帝带着他的部落,离开渭水,即落草嵩山;不可能徒步千里,跑到大别山区,定居随州纯属无稽之谈。
我反驳道:郑州没茶,神农氏怎么“得荼而解之”?
他立马站起来,脸红脖子粗,说:你怎么能确定郑州远古没茶?青藏高原还有油茶唻。你怎么能肯定“得荼而解之”的“荼”就是“茶”?《说文解字》上讲的很清楚:荼,苦菜也。
我哑然。
年秋,本人跟信阳市文联、作协原主席陈俊峰先生在九华山的宾馆不期而遇。初秋之夜,凉风习习。我们由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谈到莫言的《红高粱》;由“茶”谈到“神农尝百草”。因为他是固始张广人,又定居在信阳,所以他先坚持“神农尝百草”发生在鸡公山,后说张广更有可能,因为张广东部曾有一个小山叫“大荒山”,跟“洪荒时代”的传说相吻合。
峻峰主席认为,黄帝杀掉蚩尤后,炎帝一定很后悔;炎帝脱离了黄帝后,一定是往南迁徙;走到淮水,一定走不动了;走不动了,便伐木造船,顺淮河而泉河而张广。古时候,水多地少,三山六水一份田嘛。固始东大山一带很可能跟淮水连在一起,一片汪洋,张广是岸。
众所周知,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人们往往把一切与农业文明、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的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版本。有人认为,茶是炎帝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甘甜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的最普遍的说法………但,尽管如此,依然不能否认“神农尝百草”之地发生在在大别山北麓九华山、曹家寨、苏仙石一带的传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何光岳研究员长期担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研究所所长。他通过40年来对大量典籍史料的系统研究考证认为,炎帝、黄帝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渭水中游是中华炎黄文化的发祥地。这在海内外学术界看法基本上一致。
据何光岳先生考证,炎帝神农氏共八代,相传约年。第一、二代均在渭水中游的宝鸡境内,称帝从第二代始,其后裔迁徙四方。湖北随州为炎帝神农氏第三代弟弟(名柱,也称炎帝烈山氏或连山氏)部落的迁徙地(我认为,湖北神农架也是炎帝部落的迁徙地);湖南酃县古有炎帝陵,当为第八代炎帝神农氏榆罔之陵墓,湖南省政府根据何光岳先生的建议,报经国务院批准,年4月将酃县正式更名为炎陵县。
至于黄帝部落的发展迁徙路径,何光岳先生认为:今陕北黄陵县境内的桥山上是第二代轩辕黄帝的陵墓;河南新郑是第八代轩辕黄帝生长、建都,统一万国的地方;河北涿鹿则是黄帝、炎帝共同打败蚩尤的地方。
三、查史料
信阳市近年出版、发行了不少关于茶的书籍或文献。在所有关于茶的书籍或文献中,不外乎以下10个标志性的内容:
1、苏仙子安驾鹤成仙与子安茶;
2、唐代茶圣陆羽《茶经》“淮南(茶),以光州上……”;
3、北宋苏东坡说“淮南茶,信阳第一”;
4、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录的子安场卖茶情况;
5、年2月,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6、年,信阳市车云山茶区某村支部夏复新、席本荣给毛主席邮寄2斤“信阳毛尖”;
7、年,“信阳毛尖”被推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8、年,固始白狮子地春秋战国14号墓的发掘;
9、年,世界(日本)绿茶大会;
10、鸡公山大茶沟“神农尝百草”。
毫无疑问,这10个标志性的内容几乎跟“固始茶”因果相连,息息相关。足见“固始茶”在信阳毛尖中的地位和分量。如若抽去“固始茶”的“因”,“信阳毛尖”的“果”将黯然失色。
其一、子安驾鹤成仙的传说地发生在今商城苏仙石镇,而历史上的苏仙石隶属固始,固始段集齐山紫阳洞至今供奉着苏仙子安石像;
其二、唐代光州跟义阳郡(今浉河、董家河一带)本是两个不同的属地,光州辖区包括今潢川、固始、商城、光山、新县和淮滨、息县淮河以南的地方,州府设在潢川;就是说,陆羽所说的“淮南(茶),以光州为上”跟义阳郡无关。
其三、苏东坡是在他在被贬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途经固始等地品茗后,有感而发:“淮南茶,信阳第一”;
其四、沈括记录的子安场即今固始段集、方集、商城苏仙石一带;
其五、年汝阳道选送以总称为“信阳毛尖”的茶样参展,所以年万国博览会的奖项也是授予“信阳毛尖”的。固始县志明确记载:民国三年,固始子安云雾茶参加巴拿马社会产品赛,声名远扬;
其六、固始春秋战国14号墓出土的茶文物是信阳茶区的唯一,意味着固始的茶史即信阳茶史。
其七、鸡公山大茶沟“神农尝百草”说的是:炎帝神农氏带着他的部落沿渭水、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部落在阪泉发生冲突,为黄帝所败,于是乎就南下江淮,定居在与信阳紧邻的湖北随州一带。当时,江淮之间瘟疫流行,人们饱受疾病折磨,神农氏心急如焚,四处奔波,寻找为人治病的草药。这样,炎帝神农氏就来到鸡公山,发现了茶。后来人们就把神农氏最初发现茶树的山沟称为“大茶沟”。如今,鸡公山下的大茶沟村茶园满山,茶香四溢,其中还生长有株千年古茶树。
依照这种推理,神农部落在阪泉败北后,沿京广线南下,而后西拐入随州定居。信乎?
四、推理与结论
鸡公山大茶沟“神农尝百草”有可能,但不确定。谁都知道,远古时水路为上。从渭水到黄河,从黄河到淮水最符合情理。再说抛开水、陆之争,人类的足迹从来不是直线的,而从渭水到黄河、到鸡公山几乎一线串珠。
炎帝部落是怎么来到随州的?怎么会突然出现在鸡公山?
固始县陈集镇安山发现的碳硅化合物----椭圆形石蛋证明:六亿年前,固始东部跟淮水连在一起,一片海洋。因此,六千年前,炎帝部落迁徙四方、创立农业文明的、最合理的轨迹是:从渭水到黄河,从黄河到淮水、到史河、到西九华山、到大别山区、到桐柏山区、到随州,然后神农架,最后湖南荼陵。
九华山妙高禅寺后面有一条古老的茶树沟,叫“地龙沟”。年前,“地龙沟”古木参天,遮天蔽日。“地龙沟”起于何时?为什么叫“地龙沟”?无人知晓。据考证,“地龙沟”实际上是古大别山区的野生茶树带。如今地名依然,只是古茶树荡然无存。前些年,妙高禅寺正后方,“地龙沟”左侧尚有一墨绿色的巨石兀立,两面都雕刻着“禅茶”,唐代的字体,一面“禅”小“茶”大,另一面“禅”大“茶”小,意味深长。
民间传说,炎帝神农氏乃一地龙。以火德称氏,故为炎帝,尊号神农。如果鸡公山大茶沟“神农尝百草”,那么九华山妙高禅寺的“地龙沟”有N条理由“神农尝百草”。据此推断,固始是中国最早的茶乡之说,不无道理。
呜呼!时光远去,历史苍茫;水中望月,雾里看花。
谁人借我一双慧眼,穿透时空?或曰: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说:历史是依偎政治的小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发生在新郑?还是鸡公山?抑或金刚台?随州?荼陵?九华山?仰天洼?
列宁同志说:一切皆有可能。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在固始南部山区代代流传,像山泉一样流淌不止,叮咚作响,表达了大别山区先民们的一种心理诉求和期盼,寄托了大别山茶人对炎帝神农氏的怀念和感恩,也表明“茶”根植于大别山区的久远且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