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五七干校,追忆中国社科院文化名人

2023/2/17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专家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

息县东岳镇五七干校,对我来说知之甚少,虽是东岳人,却只是听说,以前可从未去过。

改革开放初期十几年,这里被承包下来用来养鸡,成了东岳家喻户晓的养鸡场。随着生活条件提高,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改变,尊重历史,崇尚文人文化,引起各级政府领导重视,五七干校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息县东岳五七干校文学所

年春节回家,农历正月初四受同学邀请去了一趟五七干校。

我们驱车从十字街向西经石菜园村,罗庄往北驶去。道路不平,雨后坑坑洼洼浊水四射,十多分钟的路程,颠簸了半个钟头才上了平坦大路,看到清澈如镜的柳河,心情顿时好了起来。

一望无际的麦田,经过雨水沐浴,清新悦目,麦苗如茵,大地的一双巧手用时光的线条将它们纺织成绿毯,覆盖着广袤无垠的平原。

东岳五七干校经济所

这里历史悠久,传说唐高祖李渊称帝时,曾贬大将李靖从长安一路跋山涉水,来到这不毛之地的黑土地,以国号将此地命名的唐坡,城为唐城。我们到了因唐城东西长,南北短,称之为四十五里扁担城(唐朝时度量45里等于今天的12里),再往北大约有两公里,已看见一排红瓦房,这就是“五七”干校经济所遗址,坐落在扁担城的东半部,南北正中心。

中国社科院东岳五七干校示意图

我们下车步行,一边感受着新鲜空气,一边浏览四周环境。这时的五七干校已被保护起来,我们有幸获得入院内参观。在看院老人打开铁门时,一个半吨多重的石磙特别醒目,这是当时碾麦子、高粱、黄豆等农作物的器具。可想而知,经济学家顾准、吴敬琏,红学家俞平伯、吴世昌,文学家钱钟书、杨绛等,在我东岳镇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碾去了多少酸甜苦辣,碾去了多少青春好年华。

十间房子大都空着,墙皮脱离,虽得以修缮,但仍然掩盖不了曾经的伤痕累累,其中一间摆着经济学家顾准、文学家钱钟书的照片,几副版面记载着位部级领导干部在这里“度过难忘的岁月”,还有“五七”干校的全貌沙盘。

我们离开经济所,回来途径文学所,远远望去,一派凄凉:房屋倒塌,破烂不堪,还未修缮……

东岳五七干校文学所

东岳镇的今天,离不开这些国内外知名的经济学家和文化名人的推动。他们以丰富的学识,追求真理的精神与勤奋忘我的工作作风,在东岳播洒种子,让封闭的东岳人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品味,是留给东岳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希望息县东岳镇“五七”干校旧址得以重建修复,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岳镇,让东岳镇厚重起来。

作者简介:夏敏,河南息县人。挥手扫凡尘,执手写诗文。热爱摄影,热爱文字,热爱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文章原标题《我家乡的五七干校》有改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