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咋建息县郸城县的经验来
2022/11/17 来源:不详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落实分级诊疗,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举措。如何理顺医共体内部的权责分工及医共体与卫生健康委、医管局的关系,是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难点。
作为全省28个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的成员,息县、郸城县进行了先行探索,并取得了不错效果。
7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深化医改取得的成效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进展情况,推介息县、郸城县做法,为全省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供参考“模板”。
息县
医院医院牵头,医院、息县妇幼保健院和20家乡镇卫生院参与,组建两个医疗健康服务集团。集团内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绩效、药械、信息“七统一”管理,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由无序竞争向“一家人”融合发展转变。同时,整合信息平台实现“互通”。医院建立区域内HIS、影像、检验、心电、病理、消毒供应等中心,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通、检查结果互认。乡镇医院专家,通过远程视频提供会诊指导,村卫生室可实现心电图远程诊断,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息县将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起来。医共体内构建“1+1+1”(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帮扶关系,医院定期或不定期派出医技人员下驻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坐诊、查房带教和手术会诊等服务,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承接能力。
据息县县委书记金平介绍,息县两个医共体之间实行横向协作,互联转诊。医院无力诊治的病人,可以及时转往有治疗能力的其他医院治疗。这样的横向互转拓展了县域医疗机构整体服务能力。
不仅如此,息县还抓好综合监管,完善管理体系,从外部助推县域医共体发展。比如,理顺医共体管理体制。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院职责,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由县医管委牵头,制定医管委与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与成员单位的权责清单。县卫生健康委和相关职能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宏观管理上,强化制定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行业监管等职责。
同时,息县还理顺医共体、医管委、卫生健康委的职责。其中,县医管委按照县域就诊率达到90%、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公共卫生服务效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数量质量等关键指标,对医共体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同人员任用、财政拨款、绩效薪酬挂钩。医共体医院可以负责制定医共体内各项工作制度,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村卫生室享有管理权、经营权、分配权。
一系列措施使得息县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金平说,目前,息县在县域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并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实行“一站式结算”,很少出现患者看病排队及“逃单”现象。息县县域内就诊率达89.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达到76.5%,县乡两级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2%和87%,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郸城县
郸城县的做法和息县类似。据郸城县县委书记罗文阁介绍,郸城县建立4家紧密型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下设医保监管、运营服务、财务管理“三个中心”,集团内实行“七统一管理”;县卫生健康委主动放权,把人事管理、资金分配、资源调配“三项权利”医院,医院的动力活力。同时,建立人才编制“周转池”制度,医疗技术人员由集团自主招聘、调整、使用和管理;乡镇卫医院提名、县卫生健康委考核任命;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医保基金打包拨付给集团统一管理分配;集团成员单位基础建设、医院审核把关,支持集团依法经营、自主管理、自我发展。
郸城县还改革医保支付方式,采取按人头总额预付模式,建立“总额预算、季度预拨、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激励约束机制,按季度将医保基金的90%打包拨付给各医疗集团购买服务,余下的10%作为风险金使用。与此同时,构建由县医保局、卫生健康委、医疗集团和社会监督组成的多方位医保监管体系,实现了医保部门由重拨付向重监管、由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由被动控费向主动控费的“三个转变”,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医保基金风险。
郸城县还选拔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专业人员医院担任专职副院长,推动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并投资万元,建设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中心,打破信息孤岛,使集团内各成员单位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检查结果互认;医院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种,单病种限价35种,医院临床路径50种,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罗文阁说,今年1~5月份,郸城县域就诊率达到87.13%,比去年上升2.58个百分点。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数达人次,比去年提高43.1%;全县住院病人次均费用元,同比下降3.7%,群众就医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统筹:梁如意
责编:朱晓娟
编校:王婧妍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