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称王,并非仅仅只是不服周

2023/2/11 来源:不详

本文转自:荆州日报

□张卫平

那一年,楚国国君熊绎屈辱地站在周王朝会盟聚餐的宫殿门外,听着诸侯们觥筹交错的欢声笑语,心如刀割,这是楚国在建国后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周天子居然让楚国的君王在诸侯会盟时,充当“店小二”的角色,与鲜卑之君一起在宫殿门外看守祭祀用的火堆。

唉,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虽然楚人一直都认为自己来自中原,有着“正统”的血脉,但在周天子与中原诸国的国君眼中,楚国只是“野蛮人”的代名词。一个“蛮夷”,有谁会放在眼里!

但是,正如文史达人王伟先生所言,“如果说当年楚人帮助周文王攻打商朝,最后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分封而失落,这一次的被漠视和被嘲笑,可以说给楚人敲响了警钟”。

严酷的事实告诉楚人,尊重是争不来的,只能靠实力才能赢得!纵然有千般无奈、万般不满,但此时的熊绎仍非常清楚的知道“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味”的道理。他一方面继续向周朝进贡,另一方面埋头开疆拓土,扩充实力。同时,还逆来顺受地在周天子举行朝会时继续尽责地充当火正。然而,直到熬得熊绎去世了,也没得到周天子的封赏。于是,楚人一怒之下,不再给周王朝进贡了。

这一下,楚人算是捅了马蜂窝,暴跳如雷的周昭王亲率大军南下,攻打楚国。然而,强大的周朝大军却遭遇到了楚军的游击战,楚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用“持久战”对付力图一战定乾坤的周朝军队。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居然打了整整八年,直到周昭王在楚人精心设计的“胶船事件”里葬身滔滔汉江才告结束。虽然打赢这场“周楚”之战,但楚人仍然不得不继续屈辱地向南迁徙。

当历史蜿蜒地遇到雄才大略的熊渠时,楚国再一次锋芒毕露!某一天,熊渠站在丹阳城头之上,对着他的子民大声疾呼:

“我本蛮夷,不与中国之号谥!”熊渠封王了!

不过,熊渠不是给自己“封王”,而是如周天子一样,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封:

老大熊康封为句亶王;老二熊挚红封为鄂王;老三熊执疵封为越章王。

此时,熊渠虽然没有自封什么“王”,但儿子都是“王”了,自己是不是就可以与周天子平起平坐了。这在当时,可谓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其实,熊渠分封三个儿子为王,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在楚国初创时,楚人在周王朝中爵位最低,非常不受周天子待见,当年在周天子大宴各国诸侯时,楚国国君熊绎只能守在宫殿门口管理火种。这种奇耻大辱,一直深深埋在楚人的心底。

通过多年的鲸吞蚕食,逐渐强大起来的楚国让熊渠有了称王的底气,于是便冒天下之大不讳,用给三个儿子封王来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做了天下诸侯想做而不敢做的僭越行为。各国诸侯特别是实力强大的谁不想称王,但是大家都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谁也不会为了一个虚名,去得罪周天子而丢掉祖宗传下的江山。

后人常常用熊渠的称王,来说楚人“不服周”的由来。我觉得,虽有这方面的因素,但主要还是熊渠的一种试探,是要看看周天子顾不顾得过来,能不能容忍楚人蔑视权威、不听招呼。

十分诡异的是,周朝居然对熊渠的称王没有什么反应,这难道是默认了吗?

熊渠用称王这招试探到了周天子的态度,心里逐渐有了底,便加大了武装割据、呑并周边小国的步伐,很快就将杨粤等小国划入了楚国的版图。楚国在西周诸侯中第一个称王,严重地打击了周室凭借礼仪宗法统治天下的制度。从此,天下进入大争之世。

楚国疆域扩大了,实力更强了,野心也随之愈来愈大,开始挑战为周朝守护铜绿山的随国。楚武王亲自带兵出征,此战虽未能灭了随国,倒也把随国国君吓得够呛,只好乖乖地代楚王去向周天子讨封了。其实,这看似狂妄的举动背后,仍然是熊渠对周天子态度的试探。

后来,在周厉王和周宣王时期,朝廷以改革促发展,以变法图国强。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钱的周天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军队建设。面对强大的周朝军队,楚王熊渠审时度势地“认怂”了,取消了三个儿子的王号,制定了避其锋芒、韬光养晦的策略,开始对自己僭越行为有所收敛。虽然收回了封王,但在楚人的内心深处,已经不再视自己为周天子的臣子了。

因为,熊渠不想让楚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国家,成为周王室练手的炮灰。前面周昭王亲率大军伐楚虽然失败了,但是也让楚军元气大伤,周昭王淹死在汉水之畔的这件事,成为后来齐桓公率领天下诸侯组成的“八国联军”攻伐楚国的理由之一。此时,周王室有着短暂的强大,熊渠自然要避其锋芒,韬光养晦了。

公元前年,熊通以宫廷谋杀的方式上位,成了楚国的君主,他自己跑到洛阳去找周天子讨封。谁知,竟又遭到了拒绝。熊通大怒,不但开始自称“楚武王”,还一举灭掉了权国,成立了楚国的第一个县,任命“县尹”进行管理,史称“春秋第一县”。从此,楚国迈开了“中央集权制”的第一步。

从此,楚国每灭掉一国,就将该国公族转至楚国后方加以监管,并在该国原位设立县制。当年,息国被灭改为息县后,其县名和治所多年来一直没有变化,成为中国县政制度史上的“活化石”。

历史和楚人开了个玩笑,若干年以后秦军一把冲天大火毁了楚国国都纪南城以后,也在江陵设立了县制,真可谓是一报还一报了。

据统计,自楚文王推行在被灭的诸侯国上建立县政制度以来,有史可查的县就多达20多个,从而结束了分封制下一盘散沙的状态。

很快,这种“中央集权制”,就让楚国尝到了甜头,楚国一跃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将整个版图拓展到大半个南中国。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楚国的县政制度只是在掠夺拓展的区域里施行,在原有已经分封的疆域里却遭遇了利益集团的顽强阻击而不了了之。

专家们普遍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够在争霸战中笑到最后,就是因为秦国普遍推行郡县制的结果。

这,也许就是楚国最大的悲哀!当然,这也是后话了。当时,县制的推行助推了楚王的称王,不断增强着国家的实力。楚人意气风发、上下齐心,用创新精神推动着楚国从“土不过同”的子爵小国,发展成为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楚境横千里”的泱泱大国!

(作者系楚文化研究学者、市社科联学术委员会委员)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