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蝶变之路看江湾

2023/2/13 来源:不详

  江湾村,位于光山县孙铁铺镇西北部,地处光山、罗山、息县三县结合部,南依风光秀丽的杏山,西傍蜿蜒曲折的竹竿河。

  村内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土地肥沃,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传统农作物,素有“鱼米之乡”美称。多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江湾村党总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从破解“三大难题”到成立“三个合作社”,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盘活资产到群众增收,凝心聚力破解发展难题,一步一步实现村集体经济“破冰”和群众增收致富“双丰收”。

  穷则思变,在一贫如洗的滩涂上

  江湾村是个好地方。依山傍水,土地平整、肥沃,是种田的好地方。但就是这样的一块好地方,由于地处偏远,被外界戏称为?光山县的“大西北”,加之农业种植效益低,农民负担重,不但群众收入普遍偏低,村集体经济也少得可怜。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村集体经济跌破冰点,账面上出现了负数。

  年,江湾村支部换届,江世学被全村党员推选为江湾村支部书记。尽管当上支部书记的江世学踌躇满志,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但村里的现实情况却让他高兴不下来,“三提五统”的任务相当重,村干部为完成任务,贷款交提存;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导致田地大面积撂荒,最多的时候达到80%;村“两委”换届,4名村干部从“两委”退下来,按照镇里的政策规定,要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这些火烧眉毛的困难就够江世学等村干部们发愁的了,更不用说修水泥路、通自来水等更大的目标了。

  穷则思变。破解难题的方法是什么?村集体发展的路子在哪里?曾经在部队服役6年的江世学苦苦思索着,村“两委”的干部也在思索。那段时间里,江世学和村“两委”干部们经常开会讨论,有时就某个具体问题商量对策,有时又从具体问题延伸开来,谋划村里的长远发展。同时,江世学也积极主动向村里的党员、群众讨主意、问方法。一段时间的剥茧抽丝,渐渐地,村里发展的思路逐渐明晰了:农村最重要的资源还是土地,要向土地要效益,找到既能让农民富起来,也能让村里有收入的新路子。

  土地文章,做最先吃螃蟹的人

  做最先吃螃蟹的人,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田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江湾村曾经出现的大面积土地撂荒现象让很多村民都感到心痛。有些党员就提出来,农民外出务工能够增加收入,这是大势所趋,但田地也不能撂荒了,要利用起来。怎么利用?当时,村里也有一些转包土地的现象,一些村民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外出打工,就承包邻居或亲戚朋友的土地来种,年终给钱或给粮食作为承包费用,具体数额由双方商定。

  这种方式解决了一部分田地弃耕的问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转包的田地不在一起,不利于种田户耕作,二是承包土地的期限不固定,出租土地的一方随时可能把土地要回去自己耕种或另外转包给他人耕种。江世学注意到这些情况,他和村“两委”干部一研究,决定顺应大家的要求和愿望,把撂荒弃耕的土地集中起来,由村里统一发包给愿意种田的农民。村里还规定,土地租金由村里收取和发放,双方在约定的承包期内,不允许随意要回土地。

  年6月,干部群众代表到土地合作社看各组存贷地情况

  农户们纷纷表示,这个办法好。按照这个规定,在各家各户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一块块分散的小田就变成了可以集中耕种的大田,种田农户不再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地投入。收入增加也是立竿见影,有了明显提高。尝到了甜头之后,种田大户纷纷要求增加承包面积。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田地撂荒弃耕的问题。在土地一收一包当中,村集体每亩收取50元的管理费,这样村集体就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

  有了成功的先例,群众们开始放下顾虑。江湾村村民江辉全家5口人,共有8亩土地。土地信用合作社成立后,江辉将家里的8亩地全存到信用社,同信用社签订了一份为期5年的存地合同。在向合作社交地之后,江辉领到了一份《存地证》,按照约定,年终他将领到土地租金元,而且国家给予的粮食补贴也归他。对于出租土地带来的这笔收入,江辉非常满意。从年开始,江湾村越来越多的群众将田地交由村集体代租,村集体经济也开始起步,逐渐扭亏为赢,有了一定的积累。

  江辉和他的存地证

  经过几年的探索,村里的土地流转制度运行一直保持良好的态势。年,信阳市被确定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各项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开始破题。江湾村土地流转的实践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年3月,江湾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应运而生,村委会主任理事长,支部书记任监事长。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

  村民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向农民发放土地信用证、土地贷出证,明确了各方的权利义务、土地租金由村里收取和发放,出现纠纷由合作社负责协调解决。

  农民存地的租金多少,根据所存土地的位置、交通和肥沃程度来定,有高有低,这都是由村民和合作社双方协商确定。一旦存地手续办完后,不管合作社能否将土地贷出去,每年都要向村民支付租金。时任江湾村村主任王绪平具体负责土地出租的各项事宜,他感到身上的担子也不轻。好在有了一套规范、完善的运作机制,合作社存地、贷地都运行得很顺利。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共流转全村土余亩,村集体收入16.5万元。

  年3月27日成立光山县江湾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并举行揭牌仪式

  江湾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的成立,既保证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又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民权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是对土地流转机制的新探索,对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需要大面积土地的种粮大户的需求,还是想外出务工又放不开家中田地的农户的需求,又或者是年纪大、身体弱、耕种不动的家庭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江湾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变”走出了?农民变“股民”的关键性第一步。

  “无农不稳”,守好“三农”压舱石

  土地银行,江湾村荒地种出“金满仓”。年,为顺应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的需求,江湾村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由村集体与种植大户共同出资万元,购置大型农机具15台套,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生产提档增速给予了有力支持,巩固了土地流转成果和保障生产经营效率。在完成本村区域内田地耕作的基础上,村“两委”和种植大户积极拓展耕作业务,服务领域向周边市、县种植户延伸,每年可盈利10余万元。

  种田大户到土地合作社咨询贷地情况

  为解决农业生产中融资难题,鼓励扶持农户自行发展产业,年江湾村又利用集体自有资金60万元、吸纳社会资本万元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合作社本着?贷小不贷大,贷内不贷外的原则,有力地保障了资金安全,又促进了村域经济发展,村每年通过资金互助合作社实现收益达16.7万元。年,江湾村利用林下经济发展扶持致富能手开办大型养鸡场3个。年,江湾沙澧特家庭农场成立,种植晚秋黄梨亩。村集体资金投资发展乡村产业,实现资金收益最大化,有效保障了村集体稳定增收。

  盘活资产,吸引外来资金

  变“闲”为“现”,闲置资产激活财富密码。年,江湾村村委会“乔迁”新办公楼,在村“两委”干部喜迎新居的同时,江世学却在对闲臵的老办公楼发愁:推平过于浪费而在本地出租又无人问津。如何盘活这一块资产成了一个大难题。

  江湾村巧媳妇制衣厂

  年,经多方联系,江湾村与小雪人服饰有限公司签定协议,将原村部办公楼租了出去。这是村里吸引来的第一家企业,对于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意义重大,应该给予最大的优惠和扶持。当时县里正在实施巧媳妇工程,村“两委”一商议,依托这个项目,成立江湾村巧媳妇制衣厂。制衣厂利润微薄,但吸纳的劳力比较多,从为本村群众谋福祉的角度出发,干脆把租金给免了,而且合同一签十年。制衣厂成立后,对留守妇女开展培训,培训合格后就地吸纳就业。

  江湾村亿佳格面包厂

  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江湾村对于外来企业的优待,很快又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年,江湾村成功与厦门亿佳格食品厂签署协议,在江湾村投资上百万元建设一家食品加工厂。引进亿佳格到江湾村建厂,不仅帮助江湾村20余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村里每年也能获得4万元的租金。年,江湾村又引进广东佛山程工电机厂入驻江湾村,吸纳江湾村10余名群众就业,同样每年支付江湾村集体租金4万元。

  江湾村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租金虽不多,但产生的作用却不可小觑。这几家工厂就业方式灵活,采用保底+计件的方式发放工资,工人就业时间灵活,照顾家庭和增加收入两不误,工人平均月收入达到多元。不仅为留守妇女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江湾村“两委”干部看到了资产变资金的正确途径和希望。

  “无工不富”,探索强村富民新途径

  要强村富民,仅仅依靠发展农业是远远不够的。早在年江世学就带着村“两委”干部集体到江苏华西村、新乡刘庄、濮阳西辛庄等地去参观学习。通过外出学习,村“两委”干部们深刻认识到了“无工不富”的重要性:只靠农业,群众只能吃饱饭,谈不上有钱;只有发展工业,群众的口袋才能鼓起来。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农业工业都要发展。

  江湾村“两委”

  江湾村人很早就外出务工经商,经过多年的打拼,有相当一批人在外面混得风生水起。江世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领办的久世兴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北京,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战略合作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内上百座高铁站的装饰施工,多次获得鲁班奖。江世学一直在琢磨,如果能将这样的企业引回村内,对江湾村的发展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做了很多工作。多年来,村“两委”干部悉心照料久世兴公司董事长江世富在村里生活的亲人,逢年过节他回到村里,村里全程接待、无微不至,同时不断向他灌输事业成功要反哺家乡的观念。

  年,脱贫攻坚激战正酣,江世学感觉时机已经成熟,先后六上北京,与江世富接洽商谈,将江湾村的历史人文、投资优势、政策保障等推介给他,动员他回乡办厂。功夫不负有心人,家乡的真诚最终打动了对方。年底,江世富决定回乡开办扶贫工厂,助推家乡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年2月,占地26亩的生产厂房正式破土动工,7月即建成投产,总投资万元。厂内基础设施齐全,住宿、食堂、健身房、洗澡间、电脑、无线、空调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江湾村文化广场

  诚心招商不仅体现在“招”字上,江世学和村“两委”干部还注重把跟踪服务做到“极致”。在这期间,村“两委”干部不仅全程跟踪、代办土地、环保等各种手续,还三天两头到厂里走走看看,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帮助解决。厂区进出的主干道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影响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村里马上购置砂石等物料,连夜整修,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道路改造。企业遇到环保审核问题时,江世学到省里联系专业人士,指导进行整改提升,使企业顺利通过了环评验收,顺利投产。

  江湾村久世兴公司

  吸引久世兴回办厂只是第一步,江世学和村“两委”的干部们想的更远,他们要搭上久世兴这艘大船,让江湾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江湾村的集体经济能够获得持续收益,再上一个台阶。经过村“两委”开会商议,并和久世兴公司达成协议,村里以土地入股企业,公司每年向村里分红10万元。年,经上级同意,江湾村将财政扶持资金万元和村集体积累的万元作为股金投入久世兴生产发展。久世兴公司并不缺少资金,吸纳村里资金入股,更多的是建立一种良性、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有了这种机制,村里服务企业更加积极,企业生产有了更好的环境,双方的权利、义务在法律上也有了更明确的保障。

  久世兴公司带动村民就业

  在各方的努力下,久世兴公司生产订单不断,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壮大的同时,村集体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每年从企业获得收入32万元。同时,村里修路、建校等各种公益事业,久世兴公司从未缺席,先后捐资近万元,全村有多人在久世兴公司就业。

  发展中的江湾村

  江湾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轮驱动,让所有村民成为了江湾村发展的参与者、共享者。如今的江湾村,环境优美,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和谐安定,文明乡风蔚然成风,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生态文化村”“河南省美丽宜居村庄”“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信阳市农村基层党建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本文转载于,经编辑,转载此文请标明原作者,保持文章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